台電於5月13日下午緊急發出「國家級警報」通知,各地陸續傳出停電災情,全台歷經了一場513停電惡夢。當晚總統蔡英文、經濟部長王美花先後開記者會對民眾致歉,蔡英文更強調「今天備轉容量率有10.01%」、「今天的事故不是電廠問題,而是輸配電電網問題」,但令人不解的是,為何備轉容量率有10.01%,但興達電廠發電量占全台發電量3.88%,卻仍然停電?513停電惡夢儼然成為一道能源數學邏輯之謎。
台電分區輪流停電限電量標準為350萬瓩 513尚未達標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暨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估算,台電指當天備轉容量率有10.01%(約365萬瓩),而跳機的興達電廠為220萬瓩,2者相減應該還剩下145萬瓩的電力,這些電到底哪去了?另外依照台電分區輪流停電限電量標準為350萬瓩,因此若只有興達電廠220萬瓩跳機,也不應該分區停電才對。(延伸閱讀:大停電》核二6月停機百萬瓩電蒸發 學者憂今年很有可能再斷電)

所以蒸發的備轉容量到底哪裡去了?經濟部當晚開記者會,搬出4大最壞狀況,因此電力應付不來。第一個理由,是當天氣溫高達38度,原本預測5月中旬尖峰負載3500萬瓩,但當天實際用電量是3670萬瓩,2者差距170萬瓩。
清大教授葉宗洸:台電當天載明最大供電能力為4015.3萬瓩
不過,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在停電當天,在台電網站上發現,台電當天預估用電量為3650萬瓩,還載明了最大供電能力為4015.3萬瓩,因此備轉容量率為10.01%,「根本不是記者會所講的僅預估3500萬瓩,3500萬瓩是台電今年年初所預估的用電量」,直批「經濟部記者會上就開始說謊!」

而經濟部的第2個理由是配合節約用水措施,水情不佳,能快速上陣的水力機組無法支援,減少供電180萬瓩。另外太陽光電發電量比預測減少30萬瓩、風電減少25萬瓩。
葉宗洸說,缺水很久了,台電怎麼會把水力發電估算在備轉容量裡呢?另外當天備轉容量365萬瓩,就算減掉興達電廠喪失的220萬瓩、光電少30萬瓩、風電少25萬瓩,還有90萬瓩,其他備轉機組到哪裡去了?怎麼會造成大停電?
而太陽光電因氣候因素,無法即時補足電力缺口,背後凸顯的是能源政策一大問題。梁啟源認為,現在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約7%,但此次事件凸顯太陽能只能應付尖峰用電,太陽一下山就無法發電,更不能被當作是備轉容量使用,但未來再生能源節節攀升,預計今年會達到10%,2025年將達到能20%,未來所面臨的風險將愈來愈高。
而經濟部的第3個理由,如同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臉書上所指的「這是輸配電網故障,不是缺電」,也就是電力充足,只是高雄市路竹路北超高壓變電所匯流排故障,導致興達電廠電力無法輸出。
「興達不供電,就無電可用」
葉宗洸質疑,就算興達電廠電輸送不出來,但備轉容量仍然有365萬瓩,難道365萬瓩機組都在高雄興達電廠嗎?而且當天高雄有電,表示北電還可以南送,電網仍然相當安全,為何非要等到晚上8時興達電廠恢復供電才解除分區停電,真相就是備轉容量根本不足,「興達不供電,就無電可用」。

興達電廠全廠停機,瞬間減少220萬瓩電力,才佔全台電力3.88%,就可以讓全台各縣市上千萬戶輪流摸黑停電。梁啟源說,當天備轉容量365萬瓩,損失興達電廠220萬瓩,應該還有145萬瓩,而距離限電準備「黑燈」的50萬瓩警示還差得很遠,為何要輪流停電呢?政府確實該給個交代。
雖然在台電積極搶修下,當天晚上就復電了,但全民心中仍揮之不去的陰影是,隨著氣候愈來愈炎熱、產業用電量上升,台灣到底缺不缺電?立法院國民黨團要求台電赴立法院,針對電力供需進行專案報告,屆時希望真相可以愈來愈明,畢竟在8月公投前,每個人民都有知的權利。 (相關報導: 全台大停電調查》核二1號機停機倒數 今年會斷幾次電? | 更多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