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你問我答:蔡英文上任一周年 兩岸路持續風雨飄搖?

蔡英文總統2017年3月21日視察左營海軍基地(AP)

在台灣總統蔡英文上任一周年之際,BBC中文《你問我答》專欄邀請觀眾參與「蔡英文執政一週年」的互動問答。針對觀眾對蔡政府在兩岸關係上的相關問題,台灣中山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王群洋與成功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王宏仁等兩岸關係學者進行了解答。

BBC中文《你問我答》專欄中觀眾最想知道的,就是在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實力與國際地位逐漸上升之際,台灣會不會逐漸陷入孤立的地步?這一點,兩位學者都給出了近似的答案。

台灣會更加孤立

王群洋向BBC中文表示,未來台灣的孤立感將會「愈來愈嚴重」,這幾年中國大陸的崛起決心比以往更明顯,日前的「一帶一路」高峰會也徹底顯現了這點。

她解釋,台灣官方雖然並未參與「一帶一路」,但是參與的台商不少,所賺到的錢最終還是將回流台灣。中國大陸至今依舊是台灣的重大貿易伙伴,對美日等國的貿易不若以往,甚至更差,最後與中國的龐大貿易額(中國算外貿額)加總再一起下,台灣的對外貿易才勉強維持正向數字。

一帶一路
BBC

但在目前兩岸的態勢不明狀態下,未來中國的經濟全球化戰略勢必會愈來愈強,台灣勢必遭到冷落。也因此,蔡英文政府也提出「新南向政策」希望擺脫過去的單一市場,然而,東南亞也很希望跟中國貿易上有參與機會,要是這些國家在政治上都表態,台灣將會持續被孤立。

王宏仁則回應BBC中文說,過去一年與其說是被孤立,不如說是種「不健康的冷和」,蔡政府更加強調主權意識,與過去八年馬政府的「外交休兵」,兩者的國際參與出現了不同的結果,過去的台灣在國際也早是種片面的孤立狀態。

就他認為,兩岸目前沒有出現良善的互動下,在國際現實中國與台灣的不平衡狀態中,資源較多的中國就會持續這樣的壓迫,因此台灣這一年是個較沒有凖確方向的一年。


BBC中文《你問我答》欄目,意在讓觀眾從選題開始參與到我們的新聞報道中,也為您提供不同視角的新聞解讀。

本次關於蔡英文執政一週年的《你問我答》,我們從觀眾提出的87個問題中選出6題,在收到的72 0 讀者 意見中,蔡英文的 新南向政策 最受關注 ,受關注第二位的是蔡英文的兩岸關係政策。 因此成為本次《你問我答》的主題


台灣應當如何因應?

在中國政府對台灣在經濟、軍事和外交上施壓比以前更甚之際,台灣政府有哪些應對之策呢?台灣中山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王群洋認為,透過「非政府組織」是目前台灣政府較好的方式。

她認為,台灣只能靠著可以參加的非政府組織,去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但現實面也在於,這些組織恐怕都是沒有國際影響力的機構,而且他們為了看中國臉色,大多還是只能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與。

王群洋也說,兩岸現實就是如此,過去馬政府還承認「九二共識」,可以透過北京替台北「安排」國際露臉機會,但是現在蔡政府已經不承認,中國大陸政府就不會讓蔡英文政府安心「收割」這些兩邊過去八年的成果。 (相關報導: 搶先川普一步!歐巴馬與梅克爾暢談民主政治與國際責任 強調「不能躲在牆後面」 更多文章

她也解釋,過去台灣以「中華民國」名義在聯合國,也是用同樣的方式排擠北京,在台北以「中國」的名義派代表施壓當時的中國大陸,在2758號決議案後,狀況顛倒過來,而在最後聯合國也沒有要幫台灣改變架構下,台灣只能變相聽命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