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陳東豪專欄:六月G7領導人峰會還會談台灣?

七大工業國(G7)外長會議只是G7領導人高峰會的前奏曲。圖為2021年5月3至5日在英國舉行的G7外長實體會議。(資料照,AP)

針對中國對台灣的武嚇策略,美國應該採取戰略清晰或是戰略模糊的策略?近來在拜登政府與智庫之間爭論不休。戰略清晰與戰略模糊其實都有不同的優缺點,但對台灣而言,這段時間則是獲得歐美國家空前的重視。

戰略清晰的優點是美國清楚宣示,北京若武力犯台,美國將出兵捍衛台灣,藉此降低中國「誤判」的機率;缺點是北京與華盛頓都將沒有退路。

戰略模糊的優點是,美國不鬆口若台海發生戰爭美方是否會出兵干預,讓中國不敢輕易武力犯台;另一方面避免台灣貿然宣布獨立。讓美國保有彈性空間,依據當時情況決定如何回應。

戰略模糊的缺點是,中國可能高估自己的武力,低估了美方對台灣的態度,而導致中國「誤判」了美國。

美國總統拜登28日晚間發表國會聯席演說。(美聯社)
針對中國對台灣的武嚇策略,美國應該採取戰略清晰或是戰略模糊的策略?近來在拜登政府與智庫之間爭論不休。(美聯社)

戰略清晰與戰略模糊並存

觀察拜登政府成立以來的態度,則是戰略清晰與戰略模糊並存。在軍事上,以美軍為首不斷航行南海的態度非常清晰,在外交上支持台灣,但不碰觸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

拜登政府核心概念是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其實從今年三月美日首次舉行外交及國防首長「2+2會談」,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在會後聯合記者會上表示,美日雙方確認台灣海峽和平安定的重要性,「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就成為美方對台海問題的主軸。

在「美日安全保障協議委員會」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台海相關文字被放在尖閣諸島(釣魚台列島)與南中國海之間,用詞是「美國與日本持續反對任何尋求改變或損害日本管理這些島嶼的單方面行動。部長們也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國務卿布林肯,16日與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防衛大臣岸信夫舉行美日「2+2會議」。(由左至右,美聯社)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國務卿布林肯,16日與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防衛大臣岸信夫舉行美日「2+2會議」。(由左至右,美聯社)

緊接著,日本首相菅義偉四月訪問美國,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談。雙方會後的聯合聲明又再次談到台灣,強調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鼓勵和平解決台海問題。菅義偉也成為近年來首位對台海問題公開表態的日本首相,這當然也與拜登政府的態度有關。

在拜登政府的影響下,台灣首次成為G7外長會議公報的焦點之一。

G7外交會議公報首次談論台灣的用語是「我們支持台灣有意義地(meaningful)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論壇和世界衛生大會(WHA)」,「國際社會應該能夠從所有夥伴的經驗中受益,包括台灣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的成功貢獻」。

公報並強調「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並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我們重申,我們強烈反對可能升高緊張及破壞區域穩定的任何片面行動。」

G7外交會議公報關鍵字當然是反對破壞區域穩定的任何片面行動,並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WHO論壇和WHA,但未聲明台灣以何種身份參加,也未觸及中國最在乎的「一個中國原則」,這就是拜登政府採取一種戰略清晰與戰略模糊並存的政治手腕。

六月G7峰會談台灣機率高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G7外長會議只是G7領導人高峰會的前奏曲,將在六月召開的G7峰會是否還會公開談到台灣?

再加上這次G7外交會議公報強調「我們強烈反對可能升高緊張及破壞區域穩定的任何片面行動」,希望「和平解決兩岸問題」,這當然是美國再一次說給北京當局聽,再配合美軍不斷在南海「自由航行」,六月的G7峰會再次談到台灣的機率也就很高了。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WHA呢?G7挺台不够力,還是沒用力? 更多文章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在《新新聞》擔任記者。寫新聞之餘,也「說」新聞,常上政壇節目,擔任所謂的名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