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萬用戶,靠20人小公司研究趨勢! 財經M平方:每個人都該了解總經數據的重要

美國聯準會持續大規模購債,資產規模的膨脹速度遠超過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美聯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總經趨勢聽來虛無飄渺,但Rachel創立的財經M平方網站,廣為嘗試各種媒介、傳播總經資訊,6年來成功吸引17萬用戶,找出一片藍海市場。

5月7日下午,全台近2千人收到一封來自財經M平方的電子郵件,這封郵件主旨是通知用戶因應疫情,原訂5月22日舉行的全球總經影響力論壇,臨時改為線上舉行。

媒體主辦論壇並不稀奇,風傳媒就即將在6月17號舉行一場「電動車2025高峰論壇」;但財經M平方並非媒體,這次,當財經M平方舉行整天的財經論壇,邀集王伯達、周欽華、Miula、愛榭克(Izzax)、美股投資達人Jenny、「市場先生」許繼元等多位財經趨勢、投資KOL,一口氣號召近2千人參加。

走進他們位在台北市中心的辦公室,只有大約20名員工,但財經M平方目前不僅已累積逾17萬名會員,還推出年費5千元的訂閱制服務,付費訂戶可享有隨時更新的財經資訊,無限次查閱相關數據圖表,和社群觀點互動分享等多種功能。以往,總體經濟研究被視為由上而下(Top-down)投資者和經濟學家才會關心的範疇,這家小公司究竟如何挖掘用戶,從毫不起眼的需求中,切出一塊藍海?

財經M平方舉辦的大型論壇,吸引近2千人參加(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財經M平方舉辦的大型論壇,吸引近2千人參加(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希望向大眾介紹總經資訊的重要

「我創業的初衷,是希望把平常工作需要判讀的數據,更加自動化產出,藉此讓用戶更能判斷趨勢何在」,財經M平方創辦人陳佳茹(Rachel)說。最初,Rachel任職券商研究員,陸續負責分析景氣循環股、半導體和原物料等產業; 2015年,他與事業夥伴決定創業時,公司只有兩個人,對業務只有模糊概念,只知道目的是傳播總經資訊,卻不知道應該鎖定一般大眾(to C),還是企業客戶(to B)?當然,營收從何而來,也沒有把握。

當時,Rachel嘗試向金融業者介紹自家設計的網站,有金控感到驚艷,並詢問能否賣給對方使用。Rachel發現,即便這能帶來較為穩定的營收,但長久倚賴企業客戶,到頭來自己可能只是網站設計公司,與同業差異有限,也不是他設定的事業理想。最終,Rachel決定面向大眾、向一般人推廣總經研究的重要性,她設計了一句口號:「一起重視基本面,為投資負責!」。

為讓使用者更了解總經資訊的用處,財經M平方想了許多推廣方法:一開始,他們產出文章,搭配分析圖表;接著,他們更推出了Podcast及影音節目。在5月這場大型論壇之前,連線上對談App-Clubhouse,團隊也軋了一角,主辦、參與多次對談。為什麼要花這麼大的力氣,用各種媒體平台嘗試推廣呢?

Rachel說的直接:「我希望團隊保持一種可以每天都有些改變的彈性。我對停損通常是一種快、狠、準的態度,一發現不對勁立刻調整,盤點之後持續嘗試,不怕犯錯。就好像年初,clubhouse在台灣忽然紅起來,我們也參與幾場這方面的活動;但是4月開始,我們觀察到人流似乎退燒,我們也立刻暫停檢討。但我們依然對各種形式都保持彈性,希望能夠從文字和圖表出發,不斷做更多變形應用。」 (相關報導: 台股好慘,接下來轉空?錯!5張圖帶你看懂景氣基本面,為何復甦很可能持續 更多文章

創業6年,隨著ETF商品在台灣越來越盛行,投資人重心從研究個股基本面、財報表現以及股東持股多寡,慢慢轉向一籃子股票的ETF,對財經M平方也有推波助瀾的效益,因為財經M平方推出的各種總經圖表,就是投資人出手下單之前,會參考的重要指標;目前,財經M平方有高達8成營收來自付費訂戶,站穩了腳跟,也證明財經資訊訂閱服務能撐起一家公司。Rachel坦言,主要經營個人市場策略還有一項好處,「to C這端做得越好,也更有機會說服企業客戶。」

創辦人Rachel堅定經營大眾市場,因而趁著市場變化崛起(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創辦人Rachel堅定經營大眾市場,因而趁著市場變化崛起(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