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紅色十月的灰色百年紀念日,但是俄羅斯有了一位新沙皇

今年適逢俄羅斯「十月革命」一百週年紀念日,大量珍貴黑白照釋出,讓世人得以窺見當時的革命氛圍。(AP)

1917年11月7日(俄羅斯舊曆10月25日),俄羅斯首都聖彼得堡,共產黨「布爾什維克派」武裝起義,包圍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並在第二天凌晨2點兵不血刃進宮,8個月前沙皇遭推翻後才成立的臨時政府徹底垮台,「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正式成立,史稱「十月革命」、「布爾什維克革命」,當代與後世千千萬萬人的命運從此改變。

美國名記者里德(John Reed)為這場革命寫了一本經典之作《震撼世界的十天》(Ten Days That Shook the World)。革命的「震波」以各種方式傳播,1997年革命80周年之際,歐洲一群史學家出了一部《共產主義黑皮書》(Le Livre noir du communisme),估計以蘇聯、中國為首的數十個共產主義政權至少殺害了9400萬人。

今年適逢俄羅斯「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紀念日,大量珍貴黑白照釋出,讓世人得以窺見當時的革命氛圍,這是布爾什維克(Bolshevik)赤衛隊手拿武器巡邏街道。(AP)
俄羅斯「十月革命」,布爾什維克(Bolshevik)赤衛隊手拿武器巡邏街道。(AP)

今年的今天──11月7日──是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老家正是這場革命的搖籃:一度改名為「列寧格勒」(Leningrad)的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然而克里姆林宮(Kremlin)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i Peskov)上星期被問到政府會不會舉辦紀念活動時,冷冷地回了一句:「有什麼好紀念的?」

百年前轟轟烈烈,百年後死灰不燃。儘管歐美國家打量今日的俄羅斯,蘇聯仍然陰魂不散、鬼影幢幢;儘管普京自己是吃共產黨奶水長大,在惡名昭彰的蘇聯國安會(KGB)升官到中校;但是今天的俄羅斯政府面對「偉大的十月」(Veliky Oktyabr),卻是選擇低調再低調、謙卑再謙卑,11月7日只是「平常的一天」。更弔詭的是,革命百年之後的俄羅斯,居然有了一位新沙皇,就是普京本人。

俄羅斯總統普京(右)與俄羅斯正教會牧首基里爾(Patriarch Kiril)(AP)
俄羅斯總統普京(右)與俄羅斯正教會牧首基里爾(Patriarch Kiril)(AP)

共產主義、帝國更迭、革命威脅

3個關鍵詞:共產主義、帝國更迭、革命威脅。

普京在1975年23歲時加入蘇聯共產黨,10年後外派東德,1990年親見證蘇聯共產帝國自西徂東的全線崩潰。多年後普京受訪時說:「共產主義是一條死巷子,遠離人類文明的康莊大道。」並批判列寧(Vladimir Lenin)「為俄羅斯安裝了一枚定時炸彈」,應是真心實話。

十月革命終結了羅曼諾夫王朝(House of Romanov)304年的帝國,開啟了蘇聯共產帝國。近年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發揚蹈厲,喬治亞、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小國都感受到它的威脅;在敘利亞內戰中硬是壓倒美國,成為真正的莊家;在2016年美國總統選戰中伸出駭客黑手,儼然是川普當選的頭號功臣。

俄羅斯空軍Tu-22M3轟炸機今年1月在敘利亞進行轟炸任務(AP)
俄羅斯空軍Tu-22M3轟炸機今年1月在敘利亞進行轟炸任務(AP)

慘遭共產黨滅門的末代沙皇 如今是東正教的聖徒

但普京對沙皇帝國的心儀顯然更甚於共產帝國,他與痛恨共產黨的東正教會同一陣線,鼓吹崇尚傳統文化、緬懷歷史榮光的民族主義。十月革命爆發8個月後,尼古拉二世全家7口慘遭共產黨滅門;如今,這位悲情沙皇是東正教的聖徒,俄羅斯各地都有祭祀他的神壇。 (相關報導: 歷史上的今天》11月7日──列寧發動十月革命 建立全球第一個共產主義政權 更多文章

普京出生於1952年10月,5個月後大獨裁者史達林(Joseph Stalin)死亡,十月革命對他而言是有點遙遠的歷史。但他自己也經歷或見識多場「革命」,而且受到極深的影響。首先是1990年代初期蘇聯共產帝國的崩潰與俄羅斯聯邦的建立,被他形容為「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雖然他也正是在這場災難中登上權力顛峰。

今年適逢俄羅斯「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紀念日,大量珍貴黑白照釋出,讓世人得以窺見當時的革命氛圍,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AP)
今年適逢俄羅斯「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紀念日,大量珍貴黑白照釋出,讓世人得以窺見當時的革命氛圍,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