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安海觀點:當社會跟不上科技發展,民主即將毀滅

科技對民主有幫助嗎?(圖片來源:broadbandlebanon.org)

每當有一種新科技出現在社會上,社會整體都需要花時間適應,而科技爆炸式的發展速度正逐漸超越社會能夠適應的速度,這對現存的各種社會體制正造成一波危機。阿拉伯地區的專制政府因為社群網路促成的資訊傳播而垮臺,而科技的發展也同樣對民主政府造成了相當大的挑戰。網路促成不正確的資訊快速傳播、網軍操控輿論、或仇恨言論都只是冰山一角,面對各種新的科技的快速發展,傳統的資本主義市場或是開源社群的自由模式都不足以快速應對科技對社會的衝擊。

科技對社會的衝擊

科技對社會的第一步衝擊,是源於新科技進入社會的方式:它通常不是在一瞬間傳遍各個角落,而是由某一個角落的少數人手中漸漸散佈到整個社會。例如無線通訊本來是軍隊在用的,後來成為行動電話慢慢進入一般人的生活,然後慢慢在企業和政府中取代電報和傳真。緩慢的科技傳播是好事,這讓社會的不同角落有時間觀察科技的潛在問題,能夠慢慢地適應。然而當科技只存在於少數人手中時,也給那些擁有科技的人高於其他人的影響力。例如工業革命讓中產階級堀起,最後促成了民主制度的建立,但也讓西歐國家發展成向外侵掠的帝國;基改農業被孟山都等少數公司掌握時,農人就必須接受他們的商業模式;或者當Google有大量的資料和分析技術,他們就佔據了大部份的廣告市場。

傳統資本主義者會認為讓少數人(特別是企業家)掌控科技是很好的,這樣人們才有動機要去創新,社會才會進步。他們還主張用專利權保障企業努力研發的東西不會被別人抄走。但是因為企業只向股東負責,唯一的規範來源是法律,而企業的政治影響力往往大於人民,要政府用法律管制企業行為是很難的,這往往造成企業不受控制。大型跨國公司甚至能讓政府替他們量身打造法條。如果放任企業壟斷科技,不但可能造成企業用政治獻金控制政府,而且因為一般人的生活中大多數的產品和服務也都來自這些企業,最後企業也可能同時掌控人民。例如蘋果公司在推出Apple Pay之前將App Store中的所有比特幣程式都下架,跟Adobe交惡時直接把Safari做成不支援Flash,跟Google交惡時又把內建的地圖改成不用Google。另一邊,Amazon.com也曾經在一夜之間撤除上百家不合作的書商的書。這一下就影響了上百萬人接觸特定資訊的機會。除了資訊業之外,雀巢、通用磨坊和孟山都等公司壟斷糧食的態勢越來越明顯,Uber則絲毫不在意乘客的隱私和駕駛的勞動權益並公然無視各國法律。總而言之,企業掌控科技可能造成財閥政治。 (相關報導: Facebook Google空中交鋒 無人機大戰開打 更多文章

濫用與誤用科技的衝擊

面對這個問題,有些自由意志主義者主張把科技開放給人民自由取得,如此就沒有壟斷的問題了。但這也沒有比較好,因為人是很愚蠢的。家用3D列印發明出來之後不久,美國德州就有人設計了3D列印的槍,還把設計圖放在網路上開源給大家自由下載。無人飛行器普及之後,越來越常有無人機進入機場管制區造成飛機停飛,也有人在上面裝上槍枝當作遙控武器。智慧型手機讓人可以很容易地偷拍別人,或是不小心把自己的GPS定位分享到網路上。YouTube上面有上百個無聊人士拿漂白水加煞車油或是乾冰和保特瓶做成炸彈的影片。讓人自由使用各種科技一點也不安全,這些濫用和誤用就是科技發展對社會造成的第二步衝擊。科技不加以管制的最終最糟結果就是極端主義者可以輕易地自行在家製作大規模毀滅武器。如果隨便一個人就有能力毀滅世界,什麼民主自由都沒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