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觀點:放棄幻想─北京「聯俄抗美」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前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會面(AP)

前蘇聯曾是中國的「老大哥」,但隨著蘇共政權的垮台以及中俄實力的此消彼長,雙方的關係已經發生巨大變化。但是出於各種因素,中國和俄羅斯在外交舞台上依然經常彼此支持,「抱團取暖」。儘管如此,北京政府在烏克蘭危機中如此明顯「站隊」莫斯科,還是有些出人意料。

 

在北京的冬奧外交中,習近平和普京兩年來的首次會談無疑是重頭戲。會後雙方發表聯合聲明,闡述共同立場,即反對美國單方主導國際秩序。聲明也稱,兩國反對北約繼續擴張,呼籲北約摒棄冷戰時期意識形態。雙方還簽署了15個合作文件,其中包括最重要的能源合作。

 

中俄這個聯合聲明抱團合作並展示反對美國的決心,並不讓人感到特別意外,但聲明顯示北京在烏克蘭危機中明顯倒向莫斯科,多少有些出乎預料。1月底中國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話談及烏克蘭問題時,表示俄在烏問題上的合理安全關切應當得到重視和解決,顯見聯合聲明的表述更進一步,觸及問題本質,因為反對北約繼續東擴正是莫斯科向華盛頓提出的兩大安全訴求之一,也是此次俄烏衝突的一大根源。若同2014年俄吞並克里米亞時北京的反應相比,是次更有實質性的差別。除此外,北京在聯合聲明中也未有希望俄烏邊境局勢降溫的明確信號,而布王通話美國曾要求中國運用對俄影響力勸說莫斯科降低緊張局勢,可見華盛頓的此一要求被北京忽視。

聯合聲明的發布距布王通話不到10天,中國對俄烏衝突的態度發生改變,一邊倒支持俄羅斯,直接原因也許同美在北京冬奧會之際派兩個航母戰鬥群巡弋南海有關,但根子應是美國的對華戰略發生根本變化,北京不再對華盛頓能夠放棄遏制中國抱有幻想。俄烏關係緊張,美國一再渲染莫斯科將入侵烏克蘭,可華盛頓仍不忘在各方面打壓中國尤其在軍事上沒有放鬆對中國的壓力,這在北京看來,華盛頓絲毫沒有因烏克蘭危機而改變將中國作為頭號對手的戰略目標及部署,故北京別無他法,只能選擇肩並肩和莫斯科站在一起,支持後者抵抗美國。

對莫斯科來說,在俄烏關係持續緊張,戰爭似乎一觸即發的時候,來自北京的支持至關重要。雖然莫斯科一再聲稱沒有入侵烏克蘭的計劃,批評美國故意挑事,然而它也確實有必要防止「意外」引爆戰爭的可能——假如莫斯科的確沒有入侵烏克蘭的想法。因為不論何因引爆戰爭,對俄羅斯的結果是一樣的:就算美國和北約不派兵參戰,華盛頓和布魯塞爾也會對莫斯科祭出極嚴厲的經濟制裁,包括連接俄羅斯和德國的北溪二號會停擺,甚至普京本人在西方的資產也會被凍結。 (相關報導: 趙春山觀點:台灣不是烏克蘭,但須記取經驗 更多文章

2021年10月31日,G20領導人峰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國外長王毅在羅馬會面(AP)
2021年10月31日,G20領導人峰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國外長王毅在羅馬會面(AP)

江河日下的俄羅斯需要中國

2014年俄羅斯吞並克里米亞後,根據一些專家的估算,西方制裁讓俄損失至少5個點的GDP,假如因烏克蘭危機再遭嚴厲制裁,俄的經濟極可能會崩潰,動搖普京統治。無論普京有否恢復昔日俄羅斯或蘇聯的帝國夢,今日俄羅斯都支撐不起他的雄心,因為除軍事能力外,俄羅斯現今不過是個二流國家,其經濟實力、科技水平、工業結構和人口規模都與一個帝國的雄心不匹配,其經濟總量甚至比不上中國的廣東省。在這輪新科技和能源革命中,它也是落後的。如果不是蘇聯遺留下來的軍事實力特別是龐大的核武庫,它的聲音基本可以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