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大約1年3個月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參加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BRFIC)時,在演講中引用這句諺語,用以形容「一帶一路」 計劃涉及之廣。2017年,中國共產黨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黨章,成為外交上積極參與國際治理的新方針,還凸顯打破西方價值獨霸、推動中華民族復興的野心。習近平形容:「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繫在一起。」
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計劃,正是實現命運共同體的具體方式之一。官方媒體《環球時報》也強調,「一帶一路將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催化劑」。然而,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像是半路殺出的程咬金,一舉打斷了中國的美夢。
早在2013年習近平首次對哈薩克提出共組「絲綢之路經濟帶」之前,中國早已花費上千億美元的資金,灌注在中亞、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與歐洲上,參與無數個發電廠、海港、公路等建設計劃。
如今,各國因為防疫而不得不封鎖交通、停止工廠運作,許多計劃也被迫暫停、甚至無限期停工,還有更多國家面臨疫情衝擊,只得想辦法拖延貸款期限。

各國拖欠還款、建設計劃停滯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埃及在2月宣布暫停由中國投資的漢姆拉溫(Hamrawein)煤電廠,該計劃耗資44億美元(約台幣1296億元),原定落成後將是世界第二大煤電廠,僅次於中國內蒙古的托克托電廠;3月份,輪到孟加拉取消賈札利亞地區的(Gazaria)煤電廠興建計劃;巴基斯坦也在4月向中國請求,延後給付電力建設貸款的還款時間,計劃總金額約30億美元。
東非的坦尚尼亞,總統馬古富利(John Magufuli)4月時反悔10億美元的八家莫約(Bagamoyo)港口建設案,根據他的說法,該案「只有醉鬼才簽得下去」,因為協議裡將港口所有掌控權「租」給中國99年;5月份時,奈及利亞國會決議重新檢視與中國有關的貸款建設案,擔憂可能簽下不利條款。非洲還有不少國家緊急請求延長總額約1450億美元的外債還款期限,今年拖欠金額至少達到80億美元,其中也包括一帶一路的計劃。
除了經濟困境,疫情的交通衝擊也是一個麻煩,不少中國白領與勞工年初從海外返鄉過年後,工作地國家就宣布禁止中國旅客入境,眾多建設案只能延後開工。越南河內一項地鐵測試計劃因此延遲了20天,因為至少上百位中國專家全都無法入境。這段地鐵建設總長不到13公里,先前已經延宕4年之久,總花費超過8億美元(約台幣235億元),可說完全不敷成本。

「不還錢,就割地」的債務陷阱外交
習近平與中共黨內對「一帶一路」的高度重視,如今看起來極為尷尬。全球都嚐到了需求緊縮的苦,各國失去貿易財源,也就難以準時償還貸款,中國面臨減記外債或是延長還款期限的抉擇,但無論哪一個都免不了鉅額財務損失。 (相關報導: 中國沒錢繼續大撒幣、非洲無力償還貸款 專家:一帶一路計畫走下坡 | 更多文章 )
二十大工業國組織(G20)今年4月才接受國際貨幣基金(IMF)建議,允許73個開發中國家延長主權外債還款期限至年底,總額高達120億至140億美元(約台幣3531億元至4119億元)。世界銀行(World Bank)外部首席經濟學家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指出,中國銀行的借貸業務約有6成客戶是開發中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