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用生孩子,也不用失眠」!新女性樂當「潘克族」,積極擁抱姑媽、姨媽的角色

台灣女性(AP)

卡洛琳(Caroline)小時候,想象自己最終會兒孫繞膝。現在她已經50多歲了,過著自己的生活,只不過和她兒時的想象不太一樣。雖然卡洛琳自己「從來沒有想過」要孩子,但她是一個自豪的、非常盡職的姑姑,有8個侄子和侄女。

卡洛琳是一名法醫心理學家,住在英格蘭南部一個海邊小鎮,她開玩笑說。「我有時把它描述為我的兄弟們為我成功地繁衍後代。我很喜歡和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在一起,我不用生孩子,也不用失眠。」她很享受與侄女和侄子們在一起的時光,並覺得她與下一代有著實實在在的聯繫。

對她來說,姑媽姨媽並不與侄子女隔著一層,而「感覺像是一種額外獎勵」。她認為自己接受這個角色是對母親天職「強烈」宣傳的一種抵制,並希望更多的女性意識到,做姑媽姨媽可能是「完全正確的選擇」。

女性
Getty Images 越來越多沒有孩子的女性積極接受姑媽姨媽的角色。專家說,我們應當認識到姑媽姨媽的價值、益處,乃至更多的作用

「沒有自己孩子的姑媽姨媽」一直是文化和文學作品中引人入勝的主題。無論是像梅姑(Aunt May)那樣養育孤兒蜘蛛人帕克(Peter Parker);《使女故事》(Handmaid's Tale)中傷心的麗迪雅姑媽;或是像格林(Graham Greene)的《與姑媽同行》(Travels with my Aunt)中的奧古斯塔姑媽姨媽那樣的「另類」怪人。許多描寫都把做姑媽姨媽定位為次於母親的第二選擇,或者是關於女性在主流之外的故事。

美國密西根科技大學(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傳播學教授索蒂林(Patricia Sotirin)表示,這「說明了我們語言的匱乏」,我們真的沒有好的方式來描述那些選擇做姑媽姨媽而不是做母親的女性。索蒂林與人合寫了兩本關於姑媽姨媽在文化和社會中作用的書,她認為,姑媽姨媽仍然「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認可,她們在我們生活中很重要」。

作為一個沒有孩子的尊敬姑媽姨媽,我經常發現自己很想知道,在這個母親身份被視為成年標誌的文化中,我是如何融入其中的。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沒有生育自己的孩子,專家們表示,是時候重新審視姑媽姨媽所扮演的角色了,並認識到她們可能帶來的回報,以及對社會的益處。

「沒有腳本,沒有基線」

眾所周知,發達國家正在經歷人口結構的轉變,這迫使社會重新思考傳統的家庭結構。越來越多的女性過了生育年齡卻沒有孩子。2019年,在英國,1989年出生的女性中,49%的人30歲時沒有孩子。2018年,美國40歲至44歲的女性中,超過七分之一的人沒有孩子,普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近的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18歲至49歲的美國人希望永遠不要孩子。 (相關報導: 開倒車!美國佛州共和黨推動法案:課堂禁止討論同志話題、家長有權提吿違規教師 更多文章

然而,對這些社會變化的認識滯後,政策、媒體和傳統仍然只關注傳統家庭。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社會學家梅(Vanessa May)和特拉維夫大學(University of Tel Aviv)的拉哈德(Kinneret Lahad)說,這也意味著學術研究普遍忽視了姑媽姨媽(實際上也包括叔伯)在社會和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在社會上,這一角色基本上沒有明確界定。拉哈德說,與強加給母親的「嚴格的角色和嚴格的期望」不同,姑媽姨媽們「沒有腳本,也沒有底線」一定要去遵循。因此,儘管不同文化中姑媽姨媽的角色可能存在巨大差異,但在很大程度上,她們可以自由界定自己的家庭關係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