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呂紹煒專欄:拜登對雷根宣戰─大政府與高稅率的回歸

美國總統拜登28日晚間發表國會聯席演說,他身後的是參眾兩院議長賀錦麗與裴洛西。(美聯社)

上周美國總統拜登在上任滿百日的前夕,向國會參眾兩院發表演說,這篇演講是可能可以「載入史冊」─如果「拜登主義」成功翻轉走了40年的「雷根主義」。因為,一定程度上這代表的是「大政府」與高稅率思維重新回歸的「誓師典禮」。

全然與「雷根經濟學」針鋒相對的拜登主義

拜登在演講中對國會大力推銷4兆美元的財政政策方案,這包涵2兆美元的「美國就業計劃(American Jobs Plan)」,與1.8兆美元的“「美國家庭計劃(American Families Plan)」;前者是大手筆投資公共交通、鐵路、機場、道路橋樑、高速網絡等基礎建設,後者則是為兒童提供免費學前教育、免費的社區大學教育和家庭帶薪休假。而在此之前,他已爭取到1.9兆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等於上任百日他就開出近6兆美元的額外支票。

而為了因應這些政策與支出,拜登說要升級政府角色、讓政府承擔更多責任,財源則來自對企業與富人加稅,他也批評「滴漏經濟學」並未奏效;更「罕見」的是他還批評了華爾街與表揚了工會:「美國就業計畫是建設美國的藍領藍圖。它印證了我一直以來所說的:建設這個國家的不是華爾街。是中產階級建設了這個國家。而工會造就了中產階級」─非常非常「民主黨」式言語。

拜登政府出爐的政策、展現的思維,可說幾乎全然與「雷根經濟學」針鋒相對,即使是他的民主黨前輩總統們,也沒「走得這麼遠」;最具體的表徵,一個是重回「大政府」,不僅對基礎建設大投資,也增加政府對研發、教育、兒童、社福…的支出與責任。另一個就是提高稅率,過去40年歷屆總統也有提高稅率之舉,但整體趨勢是往下降,40年前雷根上任時最高稅率可是高達70%以上,川普則是又把稅率再降到歷史新低。

走了40年,新自由主義問題多後遺症嚴重

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之後,小羅斯福的新政被視為挽救了資本主義,凱因斯的總體經濟理論,加入並強化政府角色,政府肩負更多責任、可適時調控經濟,高稅率、大政府成為主流,創造了二戰後的黃金歲月。但到70年代後的停滯性通膨讓凱因斯「出局」,低稅率、小政府、尊重市場、甚至股東利益至上論等抬頭,惟貨幣理論、芝加哥學派取而代之,傳利曼成為新一代的大師。

落實在現世就是英國柴契爾夫人、美國雷根的上台;這股「新自由主義」風連央行都難以避免,葛林斯潘擔任聯準會主席且長任19年,「葛林斯潘賣權」成為通則,華爾街及其金融煉金術成為顯學與國之重鎮,即使攪和出金融海嘯,依然未改變「金融(華爾街)惟大」的現象。 (相關報導: 呂紹煒專欄:台灣悶經濟首惡─彭淮南?陳南光背書? 更多文章

這次拜登上台是否能扭轉走了40年的路子,值得觀察,因為如果成功,很可能改變未來數十年的政策路徑。拜登為籌碼財源,計劃把企業稅從21%提高到28%(川普時代企業稅由35%降到21%),同時對富人增稅─雖然相較過去的高稅率,現在提高後的稅率還是遠不能與過去比,但在低稅率橫行多年後,已可視為是高稅率了。為了減少資金外流與負面影響,財長葉倫還在20國集團(G20)財長會議上,提出各國聯合訂定最低企業稅率的議案,同時也得到其它國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