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美國的頭號威脅是中國還是俄羅斯,在俄軍集結烏克蘭邊境、中國軍機軍艦不斷騷擾台灣之後,中俄聯手的惡夢似乎已成為這個時代的現實。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旗下期刊《外交事務》3日對拜登政府建言,中俄未來合作對付美國的機會將越來越多,美國政府不該只是聯合盟友共同應對,更應嘗試分化中俄關係,削減習近平與普京聯手的範圍與可能性。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3日刊出任職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的前情報官員肯達爾─泰勒(Andrea Kendall-Taylor)與美國國際共和黨研究所的高級顧問沙爾曼(David Shullman)的合寫文章,除了提醒中俄聯手的危險性,並且試圖找出對抗之道。
這兩位目前都在喬治城大學外交事務學院兼職任教的學者指出,拜登政府未來將面臨中俄聯手瓜分美國的戰略資源與注意力,因此美國不能再忽視兩國不斷深化的夥伴關係,更應該思考面對其中一個對手時,如何影響另一個對手的決策。

肯達爾─泰勒與沙爾曼指出,雖然中國與俄羅斯對美國帶來的挑戰截然不同,但利益趨同讓這兩個國家走到了一起,而中俄能力的互補性使得他們的聯手對美國帶來更大的威脅。尤其中國正在利用俄羅斯來填補其軍事能力的不足,試圖加速削弱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拜登政府延續了川普的立場,將中國視為「最重要的競爭對手」,強調中國的經濟侵略、對人權的侵害、以及不斷發展的軍事能力,都對美國的利益與價值觀構成挑戰。
但肯達爾─泰勒與沙爾曼提醒,雖然在拜登政府的戰略規劃中,俄羅斯的重要性已經被降到第二順位,但但華盛頓依舊不應低估莫斯科的重要性。除了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仍統率著一支精良的部隊,這個充滿野心的領導人也在設法利用北京,增強俄國的實力與影響力。普京的其中一招,就是透過對中國軍售來發展俄中關係,並且增強中國在印太地區牽制美國的能力,俄軍也一不斷與解放軍舉行聯合軍演,從舉辦頻率到軍演的複雜性都在不斷增加。這些演習也形同對周邊國家發出訊號,表明北京和莫斯科願意挑戰美國的主導地位。

除了在軍事上彼此利用,肯達爾─泰勒與沙爾曼認為中國與俄羅斯也在相互學習彼此的策略。像是北京對於新冠肺炎的宣傳戰,顯然就採取了克里姆林宮慣常的作法,除了宣傳對共產黨的正面描述,更試圖散布混亂、分歧和對民主本身的懷疑。至於俄羅斯似乎也在向北京取經,試圖管制俄羅斯原本相對自由的網路環境,尤其在反對派納瓦爾尼(Alexei Navalny)返國,國內爆發大規模抗爭後,莫斯科加大管控力道的需求更日益迫切。 (相關報導: 李忠謙專欄:與《經濟學人》建言相左的一場兵推—美國沒把台灣當成「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 | 更多文章 )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今年3月與中國外長王毅會面時,曾表示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並不代表國際社會的意願」。肯達爾─泰勒與沙爾曼認為中俄已經走的更遠,這兩個國家共享威權治理的理念,淡化對人權的保障,並且在網路主權的議題上創建危險的規範。中俄更在多邊論壇上彼此唱和,肯達爾─泰勒與沙爾曼認為,這兩個威權國家並非偶然發出了相同的音高,「他們唱的就是同一份樂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