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嚇人啊!全額的綠電保價收購制度(Feed-in-Tariffs; FIT)一直是全世界和我國綠電成長的主要精神和物質糧食,多少人仰賴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個制度可是永恆不滅、可永續發展的正義與真理啊,突然之間你告訴我美好的日子要隨太陽要下山了,因為我們要開始走第二條路推行再生能源憑證。
恨啊!拒絕成長永遠受到父母的呵護不是溫馨且美好嗎?有什麼不對呢?幹嘛要在黑暗中摸索打滾,承受未知的市場風險與不確定性?
然而就算衣食父母再有錢,包山也包海,就是無法包你不成長啊!
生老病死是任何產業發展生態的必經過程,綠能產業自然也不例外,經歷了嬰兒期、孩童期、青春蕩漾期後就要進入成年期、壯年期,然後邁入更年期、衰老期與末年期!嬰兒期賴以維生的S-26奶粉不能一直喝到老死,因為這會嚴重阻礙你的成長進程,也會造成心理智能的嚴重萎縮。
其實不管有沒有推行再生能源憑證,FIT本身就像嬰兒奶粉,綠能產業要茁狀成長,就必須要適時斷奶,改換其他的食品,當然任何飲食習慣的改變,都不能說斷就斷,應遵守逐步減少劑量的調適過程,以降低突如其來的衝擊,否則會害了卿卿的寶貴性命。觀察各國的綠能產業發展,大致會出現三個階段:
1. 政府使用長期性支持的經濟策略工具
例如綠電保價收購制度,或是風險分攤工具如差價合約、各種隨市場變動風險貼水補貼、稅費優待等,餵食以確保綠電能順利長成壯漢。
2. 為了提高綠電的市場競爭和存活能力,開始建立有效的碳價
這可經由碳稅或碳權交易市場來達成。來自政府的支持或補貼亦隨著碳價和競爭性電力市場的發展而變動修正往下調降。在轉換的過程中,市場的收益應是綠電業者收入的主要來源,透過收益的競爭性市場反饋作用,也是使其提升競爭力和鍛鍊其存活的重要機制。
3. 在低碳電力轉型普及化、正常化後,逐步建立一個功能完備且高度自由化的電力市場
這時將導入具雙向功能的智慧電網鋪設,及靈活流動且高效與高精度的電力市場制度。
現階段綠電的投資建構在政策支持的基礎上,但必須學習如何面對市場風險以鍛鍊其商場存活的能力,包括處理電力在時間和地點上的市場需求變動風險。未來藉由建立有效的碳價,可用來彌補電力市場收入短缺,但政府營造友善的投資環境仍是必要手段,如此方可降低融資的成本和減輕綠電投資者的風險。風險暴露範圍應該逐漸轉為由綠電投資者、消費者以及政府來共同分攤,而政府對綠電的補貼也應逐漸納入市場對電力應有的價值考量。
於低碳電力轉型普及化、正常化的過程中,逐步建立一個功能完備且高度自由化的電力市場是極其重要且必須的。其市場必須具備以下4個功能:
1. 整合電力系統內所有資源,並以最低成本和安全的方式進行。2. 提供誘因引導各方既有或潛在參與者進行最適產銷活動。3. 公開透明的價格資訊,促進市場活絡和投資步入正軌。4. 鼓勵創新,激發市場結構改革與電力系統的技術、制度演化。
唯透過市場機制,用來平衡傳統電廠與低碳電廠的利益衝突,循序漸進發展,才能將各項阻力與障礙轉化為助力。
在這樣的過程中,透過低碳技術、需量反應搭配儲能系統所整合成的智慧、安全與高效率電力系統,再納入創新的政策、法規及商業模式,才能降低投資風險、形成市場誘因、創造利潤,並將社會消費者與生產者總剩餘最大化。
FIT自由落日之後,綠電將冉冉上升,多元的低碳技術搭配儲能和需量技術將可完全反應電價,不論是間歇性綠電或基載綠電都能滿載發電,此時電力市場宛如一般傳統商品市場,不論是短期的電力市場或中長期的電力市場價格波動都不大,這將是未來電力系統低碳轉型的理想願景。
作者介紹│王京明
一位走過名山大川,看盡世界各國電力改革滄桑的旅者、教授兼氣候變遷的專業人員,大半輩子奉獻於推動國內電業自由化,見人就談電力系統低碳轉型的理想願景,現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經濟及能源與環境中心研究員,同時為綠學院的綠色帶路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綠學院(原標題:再生能源憑證上路之後,預告綠電保價收購將落日?) (相關報導: 誰說綠色發電不可能賺錢?我所看見的5個能源新創趨勢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謝孟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