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蔡適應怎麼輸的?國民黨在基隆真的贏了嗎?

民進黨基隆市長候選人蔡適應。(資料照,柯承惠攝)

1126九合一大選剛結束,在基隆競爭激烈的情形下,原本民調都在誤差範圍內的「小愛爸爸」謝國樑意外地拉開了差距,以基隆的人口比率而言,「大勝」了現任立委蔡適應25000多票,也跌破了許多專家的眼鏡,筆者此次也有參選中山區議員選舉,雖未能勝選,但就市長選舉而言,應可算是較客觀的「觀察者」,以下我會從個人觀察的角度,來分析蔡適應到底是「怎麼輸掉」這次選舉的的可能性,同時也會從基隆市議員選舉的結果,談談議長選舉後續的角力:國民黨在基隆恐怕沒有真的「全贏」。這也攸關到未來謝市長施政是否會「跛腳」的問題。

首先在開票時,筆者觀察到基隆在各電視台得票數字,大概40分鐘內就可以斷定謝會當選,因為謝是明顯持續領先,最終領先了將近13%。但蔡適應本身其實在基隆經營不差,林右昌又有改造基隆成功的政績,為何會出現如此令人詫異的結果?我認為可以歸結以下三點:

謝、蔡刻板印象人設「互換」,「反差」使謝更受歡迎

這點筆者認為是本次選舉謝最成功,也是蔡最輕忽的關鍵,就是在於「人設的塑造」。本次選舉謝早已持續佈局暖身,並且以自身女兒「小愛」遭遇需要裝設電子耳、早療「爸爸牌」經歷等溫暖及公益的形象出道,雖然亦有消費自己女兒之批評,但就選舉結果而言,顯然還是肯定者居多。謝除戰略設定正確外,謝於選戰之初,並不採用以往大拜拜式「眾星拱月」的拜票,而是採用親自站路口、親自發放面紙掃街的形式拜票,更能完全讓選民感受到其誠意與謙卑,其待人接物的心態轉變,完全一掃「二信公子哥」的習氣,這點恰恰是以往國民黨的「權貴」做不到的。反之,「接地氣」應該是民進黨基層歷練過的蔡適應的強項,但謝蔡的身份卻呈現「反轉」的結果,一個二信財團的公子親自拜票,而另一個卻變成立委大陣仗掃街站路口,這樣的「反差」,讓謝國樑更能獲得選民的青睞,這也是筆者個人認為,此次謝國樑大勝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徹底扭轉了「二信貴公子」的刻板形象。同時,謝的「企業家」形象對於長久以來基隆欠缺「實質經濟」發展,必須靠通勤才能生活的選民而言,也變成了「加分」的選擇。

20221119-國民黨「北北基桃大團結」晚會,基隆市長參選人謝國樑。(陳品佑攝)
國民黨基隆市長當選人謝國樑。(資料照,陳品佑攝)

鋪天蓋地攻擊式的負面選舉不受選民青睞

此部份可從全台灣民進黨縣市選舉的結果即可了解,連黨內也已經有許多檢討聲浪,側翼網軍對於質疑執政黨者動輒出征、人身攻擊的做法,早已導致大量中間選民厭惡,基隆投票率也相當低。而出來投票者除了綠營鐵粉外,其餘有大部分「教訓民進黨」的選民出來投票,當初基隆疫情極為嚴峻時的衝擊,直到現在許多基隆的服務業仍然餘波盪漾,這些各方面的不滿,均於此次市長投票中見真章,蔡總統與蘇院長多次「回防」站台的結果,顯然是弊大於利的。

以上幾點是筆者的觀察結果,其餘可能還有許多因素導致蔡適應的敗選,在此不再贅述。另一方面,筆者想再談的是此次選舉值得觀察的另一個現象,就是市議員的部分有呈現與市長「分裂投票」的情形,綠營並沒有像市長一般大輸,甚至還「小勝」。 (相關報導: 孔令信觀點:論文抄襲毀全黨,人才培育反淘汰 更多文章

基隆市議會近年首次出現藍營不過半的情形

這次基隆市議員選舉的結果,在全部31席議員中,國民黨部分當選13席、民進黨部分12席、無黨籍共4席,親民黨2席,而民眾黨與時代力量均無席次,其中民進黨提名13席中12席,這是歷年來最好的表現。國民黨在各區有許多老將或是被看好的現任議員紛紛落馬,例如中山區的莊敬聖、仁愛區的莊榮欽、中正區的張淵翔、信義區的江鑒育等,造成在近幾屆來議會首次國民黨議員不過半的情形,這也將導致接下來攸關議會運作的正副議長選舉將產生重大的變數。

20221126-基隆市長林右昌和黨內市長候選人蔡適應一早共同現身投票。(蔡適應競辦提供)
現任基隆市長林右昌、民進黨基隆市長候選人蔡適應。(資料照,蔡適應競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