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奧斯卡獎:歷屆亞洲得主不勝枚舉,趙婷有何特別之處?

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得主、華裔女導演趙婷(AP)

華人導演趙婷(Chloé Zhao)憑《遊牧人生》(Nomadland)問鼎奧斯卡金像獎(The Academy Awards)最佳導演以及最佳電影獎,不僅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獲此殊榮的非白人女性,同時也為亞洲電影人寫下新一頁。

這部由趙婷改編、執導並監製的電影,講述美國邊緣邊緣族群在西部遊居生活的故事,獲得六項奧斯卡提名並最終囊括三項大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女主角。

至此,亞洲在奧斯卡93年的歷史當中總共獲得了25個獎項。

,
Getty Images

繼去年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上流》(Parasite,《寄生蟲》/《上流寄生族》)之後,亞洲電影人連續第二年包攬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獎。

這是否意味著,亞洲電影人已經在這個美國電影最高殿堂闖出了一條康莊大道?

「從來奧斯卡都是有某種『政治』,」一直關注亞洲電影的影評人,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客席講師朗天向BBC表示。他認為,奧斯卡並沒有在近年特別嘉許亞洲人,但是亞洲導演和亞洲演員正在好萊塢一股「政治正確」的思潮下得到了比過去更多的認可。

「今年其實明確,是對女性、少數族裔,包括非洲裔,和其他在傳統上被奧斯卡有所忽視的族群,給予嘉獎。」

以趙婷獲得兩項最高榮譽為代表,2021年的奧斯卡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具多元性的一屆。20個獲演員獎提名的人當中有9個是非白人背景;而且93年來的第一次,在最佳導演候選名單當中有兩個是女性。

不過,這並不代表趙婷和奉俊昊等人近年在奧斯卡成功是一次突如其來的勝利。

「中國、香港、台灣,還是韓國跟日本等等,這些亞洲電影勢力不是從今天開始的,他們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朗天說。

他表示,亞洲電影和亞洲影人在很早以前已經得到過世界的認可。不過,「在一個『政治正確』的運動之下,亞洲人的表現比較容易重新得到他們應該有的認可。」

。
Getty Images 這些亞洲人曾經捧得過小金人。

亞洲電影和亞洲電影人在西方電影界受到關注,對好萊塢電影產生影響,這並不算新鮮事。以一眾日本電影人為代表的亞洲影人進入西方主流電影界視野,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60年代。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史提芬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和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 )等好萊塢傑出電影人均曾提及自己如何受到從黑澤明到吳宇森等亞洲導演的啟發。

只不過,在主流電影界具有象徵意義的奧斯卡金像獎嘉許上,亞洲電影人走過一段很長的路。

自1929年以來,在奧斯卡全部24個類別的獎項當中,平均每100個獲提名者當中只有3個來自亞洲。

不過,在最主要的9個類別(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動畫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紀錄片和最佳電影)當中,進入21世紀之後,亞洲電影人的認受性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相關報導: 「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就是台灣!避免兩岸開戰,《經濟學人》建議向鄧小平取經 更多文章

在2000年之後至今,亞洲人在這九個大獎項當中的提名數字比此前的數十年翻了一倍。2000年上映的焦點華語電影《臥虎藏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獲得九個大獎當中的三項提名——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國際電影(前稱最佳外語片);《寄生上流》在2020年是競逐同樣的三個獎項;至《遊牧人生》,則是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女主角。

,
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