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視為美德,卻被法國老師當重大缺點!他的震撼經驗,戳破華人社會「禮貌」的虛偽

華人社會多視禮貌為優點,但褚士瑩在法國哲學課堂上,卻被老師嚴正禁止講「禮貌用語」!(圖 /Tulane Public Relations@wikimedia commons)

寫作超過20年,每年演講場次逼近上百場,NGO國際經驗15年以上的褚士瑩,有一天卻發現再也無法繼續工作下去了……為了突破瓶頸,他跟著法國老師奧斯卡‧柏尼菲上哲學課,結果上課第一天完完全全被打回原形,被老師追問得「體無完膚」。經過這場魔鬼訓練,他寫下震撼的所見所聞……

或許是我太習慣動不動就說「對不起」,每次回答奧斯卡問題時只要一被質問,心一慌,忍不住就會說「對不起」,終於把奧斯卡惹毛了。他於是立下一個奇怪的新規矩:「從今天開始,你只要在我的課堂上,一律不准講『pleasantries』(禮貌用語)。」

從小被教導要把「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上的我,被頒了禁口令,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這是哪門子的規定啊!」我心裡忍不住嘀咕。「我是不是參加了什麼邪教!」

其實不只是我,我們都陸陸續續被立下規定,比如說義大利人安德烈講話的時候也被規定不准比手畫腳。愛表達意見的俄國人伊凡被規定如果沒有至少三個人在他之前發言的話,不准開口發表意見。「叫義大利人講話不可以有手勢,我們根本就變啞巴了! 」安德烈下課時跟我私下抱怨。

我心裡很不服氣。從小到大,總是因為有禮貌被誇獎,從來沒有受到過差評,講起日文敬語、英式英文的時候也毫不手軟,能多婉轉就用最婉轉的語法,能多禮貌就卯起來禮貌到讓人起雞皮疙瘩,沒想到我引以為傲的禮貌用語,竟然被法國哲學老師當成重大缺點!

「為什麼?」我下課的時候忍不住去問奧斯卡。他說安德烈講話動作很誇張,讓他頭昏,這個我可以理解,因為我看得頭也很暈,可是不准說禮貌用語,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你真的想知道?」奧斯卡聳聳肩。「那你今天晚上回去想想,明天上課前告訴大家你想懂了什麼。」啊啊啊啊啊啊!我本來很小的眼睛,瞪得像銅鈴一樣大,我為什麼會這麼笨,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但就像小和尚相信老禪師給的公案,肯定蘊含有深意一樣,我相信奧斯卡之所以會禁止我講我最擅長的禮貌用語,應該有很重要的原因,而且跟思考的障礙有關,只是我不知道而已。想了一整晚,我覺得在國際NGO工作久了,發現英國人、日本人、泰國人、華人有時候都會過度使用禮貌用語,但是原因不大相同。

越禮貌離誠實越遠

日語或是泰語當中過度使用敬語時,是為了刻意拉出人跟人之間的禮貌距離。當對方使用最高級的敬語時,是一種有意識的提醒,提醒你們雙方之間的距離,肯定不是朋友之間的友好關係—我對你客氣,因為你是客戶,不是因為對你有好感,請不要肖想癩蝦蟆吃天鵝肉,跨越雷池一步。

華人過度禮貌用語,則是說話人為了更加突出自己的感激之情,達到更好的交際效果,有意識地打破普通致謝的恰當性常規,像是重複(連說好幾次「謝謝」好像唱片跳針)、後果假設(「沒有你我死定了!」)、情感誇張(「太太太感激了!我下輩子做牛做馬報答!」和語碼混用)(多謝!Thank you dear! 啾咪!)而形成的特殊話語,是有強烈目的性的。 (相關報導: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亞洲家長這盲目行為,讓法國老師大嘆不可思議、這才不是愛! 更多文章

但是當英國人這麼做的時候其實常常是為了不要把事實直接說出來,因為英國人相信話不用講白、講滿,對方都應該可以聽得出話中有話。我在網路上找尋線索,突然在一個專門寫倫敦生活的部落格看到其中一篇標題寫著「ARE THE BRITISH TOO POLITE TO SPEAK THE TRUTH?」(英國人是不是太禮貌以至於講不出實話?)時,我的心裡震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