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中國學者示警Z世代「居高臨下」?美智庫分析美中關係的世代差異

年輕人沒有經歷過美國在冷戰前後美國為世界唯一超強的局勢,看到的是目前美、中競爭的環境。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無法客觀反應強弱之分。因為經濟目前已成為全球化整合與分工化,實在是難以切割。圖為美國總統拜登。(資料照,AP)

中學者警告中國Z世代「居高臨下的優越感」

美中關係自川普政府(the Trump Administration)後持續惡化,狀況到了拜登政府(the Biden Administration)上任後仍未改善。即便去(2021)年底「拜習視訊峰會」後,雙方關係有逐漸重回軌道的跡象,但美中競爭的大框架仍將持續。

過去幾年,中國國內提「中國崛起」、「東升西落」,與原先就存在的「民族主義」影響下,中國人民看外國的觀點,也隨時間推移有所改變。而這個觀點變化的好壞,各界則有不同看法。其中,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在本月初的演講中,提出他的見解。

2022年1月8日,由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北京大學出版社聯合舉辦的「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教學共同體年會」在北京舉行,清華國關研究院閻學通院長發表題為「如何為『00後』*大學生講授國際關係課程」的主題演講。《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SCMP)報導,這場演講有超過100位來自不同研究機構、大學研究員和教授與會。(*註:《南華早報》譯「00後」稱「Z世代」(Generation Z)。)

2021年12月,美國前總統川普(AP)
美國前總統川普。(資料照,AP)

演講中,閻學通院長首先提到,目前的學生成長於數位時代,學習速度相當快,師生間的關係也變得更加平等。他鼓勵教師們不要過多糾結在「誰對誰錯」,而要嘗試以年輕人願意接受的方式,協助他們過濾網路世界複雜且繁瑣的大量訊息,認識歷史的曲折性和世界的多樣性。

另外,閻學通綜合自身在課堂的觀察說:「很多年輕人用『中外二分法』認識世界,認為『好的價值觀都是中國的,壞的都是外國的』,而不知愛好和平、講道德、提倡公平、追求正義等是人類共有的文明進步。有年輕人甚至下意識將『西方』概念視為『邪惡』的代稱,卻不知文化的西方與政治的西方並不相同,更沒有深刻了解過政治的西方是冷戰思維的產物,進而容易受網路上的言論所影響。」

另外,閻學通還指出,00後的大學生深受網路媒體影響,把經濟決定論、債權武器和陰謀論等網路意見領袖的觀點當作常識。《南華早報》報導引述他的建議:「我們該強化學生獨立和邏輯思考的能力,削弱意見領袖的影響力。」

《南華早報》分析還提到,中國的網路監管單位對有關中國的內容管理相當嚴格。然而,對外國政府和社會相關的陰謀論、假新聞,時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南華早報》引述上海事實調查機構「有據」(China Fact Check)創辦人魏星(Wei Xing)表示:「在中國,美國陰謀論為主題的內容有大量的觀眾,且觀眾群的組成不只是Z世代的年輕人。」

閻還說:「中國經濟總量自2010年起位居世界第二,00後一代從小生活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這樣的客觀環境,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們『居高臨下看世界』的優越感。這種建立在特定歷史環境而非年輕人自身能力上的『優越感』,有時候會影響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觀察和判斷,也可能會忽視個人奮鬥的意義。」 (相關報導: 謝明瑞觀點:中國三道紅線扳倒大陸灰犀牛 更多文章

演說中,閻學通院長還提醒國際關係領域的研究人員:「要觀察到中國崛起的幾個基本事實:我國綜合國力尚未達到世界第一,與美國還有較大差距;我國能否持續縮小與美國的實力差距,主要取決於改革速度是否大於美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