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於在野近6年來,由於本身黨主席更迭不斷,從洪秀柱、吳敦義、江啟臣、再到回鍋的朱立倫,除了國內選戰應戰不瑕以外,其兩岸論述也在這樣的更迭中難有明確而一致的說法。學者認為,即便朱立倫重掌黨機器,但整個藍營看不出有代表性的主流兩岸論述,有的學者甚至「比中共還早些攤牌」,反而讓國民黨在兩岸互動上愈來愈「失語」且缺乏影響力,當「沒有國民黨的兩岸關係」中,民進黨也不致於走不下去時,或許也是藍營危機所在。
台灣韜略策進學會秘書長吳建忠接受《風傳媒》採訪時表示,直到目前(1月24日)中共尚未公布每年的對台工作會議是否召開,若比較相對親藍、親綠的學者,親藍學者已經有不少評論,但親綠學者通常都是等到中共「出招」之後才會加以應對,「不主動發聲不代表不關注,而是從學界,或到政府的國安、調查局、軍情局都在私下研究」,但前者在中共發聲之前先加以「詮釋」,則有種「底牌先露」的情況,或甚至會被綠營譏為「幫中共恐嚇台灣」之嫌,畢竟具體文件與論述,對岸都還沒公布。

吳建忠舉例,像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提出「中共將單方面處理台灣問題」,還指「兩岸談判已經沒有了」,但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則為文認為「台海終無戰,兩岸漸融冰」;連曾為國民黨前黨主席江啟臣提供兩岸論述改革建議的施威全,都指蘇起的論述反而讓民眾更加深對藍營的刻板印象,會認為在幫中共恐嚇台灣人民。
國民黨兩岸路線「眾聲喧嘩」:看不出是誰操盤
「目前到底藍營的兩岸論述誰在控盤,很難看得出來。」吳建忠也說,民眾不會去分誰是智庫學者、誰是接近黨中央的學者,誰是一般民間學者,只會統括視為「藍營」,那到底誰的說法代表藍營的主流看法?也很令人疑惑。

也有親綠的兩岸研究學者表示,目前藍營裡也沒有看到新一代的兩岸關係研究學者,若以前藍營會笑民進黨在立院有「三寶」,認為他們發言頻惹爭議,但現在立院裡,能提出具體、與時俱進兩岸論述的藍營立委也不多了。 (相關報導: 專訪》打臉北市選戰「藍白合」提議 黃珊珊:比賽有靠人家讓的?沒出息 | 更多文章 )
同時,若以對岸的觀點來看,對於藍營的主流人物似乎也沒有聚焦對象。像對岸的公知司馬南,才因為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呼籲對岸軍機在過年期間「別再來了」,引發司馬南為文批評,指1950年代台灣掌握制空權時,國民黨對中國大陸東海沿海地區的襲擾從未間斷,甚至還在上海造成大爆炸。上述學者稱,如果連趙少康這樣在藍營占有舉足輕重角色的人士,都不被對岸公知所認同,那藍營在兩岸關係上能發揮的空間可能愈來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