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添財觀點:讓台灣經濟脫困──以管理解決四缺問題,從舊軌跡找出新價值

許添財表示,對於台灣人才困境,是因為台灣沒有人整合產業人才,講白一點就是缺乏領導,也因此,國家沒有方向,因為沒有領導。(資料照,顏麟宇攝)

一般人都說台灣缺乏人才與技術,我的看法恰恰相反,台灣人才到處閒置,只是缺乏整合,就連技術也是一樣。中國大陸現在最夯的商業模式,如微信、支付寶,這些技術都是台灣人開發的,而且都是台南人,但很可惜的是,他們創新的商業模式與技術在台灣的發展其實很鬱卒。

台灣需要適當解放、鬆綁

人才、創新無法在台灣本土顯現有3大要素, 首先,「才」不露白的現象,因為人才將才能顯現後,不僅可能遭到他人打壓,甚至可能面臨抄襲、人才遭挖角的危機,因此,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在國內還需要加強精進。其次,則是懷才不遇與懷才相嫉的人很多,因此,惡性競爭下劣幣逐良幣;第三,大環境是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的關係導向,且這種關係導向的文化從戰後延續到現在,幾乎沒有什麼改變,這幾點若加以破除,台灣希望無窮,台灣可重現光明。

古人云:「鑑往可知來」、「知己可知彼」,但台灣在鑑往、知己的基礎功上都太不用功了,不管是個體,還是總體都做得太少,總體方面是在資料庫、大數據上的著墨太少,至於個體則是在資料蒐集以及歷史的了解有限。時間只是載具,時間乘載了什麼才有意義,也因此才有「老而不死謂之賊」的說法,而現在的制度就是讓人才一到65歲就被迫退休,被社會判了死刑。

台灣人才濟濟,有世界最偉大的企業執行長(CEO),有世界最進步的科技、最進步的商業模式創新能力,但我們自己都不曉得,這是因為錯誤的觀念、錯誤的價值觀、不認識自己、妄自菲薄,加上制度的僵硬,因此,局限了人力發展的空間,台灣若不面對這些問題,沒有希望。

對於台灣人才困境,我認為台灣沒有人整合產業人才,講白一點就是缺乏領導,也因此,國家沒有方向,因為沒有領導,所以沒有方向,或是領導的人本身迷失了,或者領導人不盡責,所以沒有方向。

而何謂領導人?所謂領導人就是「leaders who influenceothers」,也就是具移風易俗能力的人。反觀台灣現況,因為大環境處於「道消魔長」的氛圍,使得有道的人不敢去影響別人,然而,有魔者卻處處干預別人,因此,才會有劣幣逐良幣的現象出現。

既然知道台灣問題所在,現在重要的是如何推動改革。台灣需要解放,但不是靠中國大陸,必須自我解放,才能解決當下困境。至於解放該怎麼做?首要就是觀念要解放,再來思想、行動、制度等面向也都需要解放,這些都需要deregulation(鬆綁)。同時,deregulation不是放任不管,真正的deregulation必須以innovation(創新)為基礎。

以管理解決「四缺」問題

對於民間一直說台灣四大皆空,缺水、缺電、缺工、環評不確定性高局限了產業發展空間,其實,把人才弄到失業的台灣,才是真正浪費資源的國家。外界高喊缺工,但卻有不少人力是處於失業的狀態,這時候企業以及大環境都應該自省,是不是哪個環節出了差錯,誤把人才弄到失業了。 (相關報導: 郭台銘會川普,台廠將大舉出走美國?經濟部長李世光:台積電說不會 更多文章

再者,台灣限水、限電消息時有所聞,因此,缺水、缺電也是影響企業在台投資的主要障礙。台灣擁有豐沛的自然資源,不僅降雨量以人均來看,獲得的水資源居全球排名前位,另外,台灣四面環海,有豐富的潮汐,也有地熱,卻不懂得利用充沛的天然資源,反觀以色列卻可以在一片沙漠中,將有限的天然資源轉換為綠洲。

以色列,巴勒斯坦,隔離牆,屯墾區。(美聯社)
許添財表示,台灣四面環海,有豐富的潮汐,也有地熱,卻不懂得利用充沛的天然資源,反觀以色列卻可以在一片沙漠中,將有限的天然資源轉換為綠洲。(資料照,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