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核問題所引起的國際關注持續擴大,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發聲呼籲國際社會調停美國與北韓之間日趨僵持的緊張關係。教宗29日結束訪問埃及開羅後,在回程的飛機上對記者們提出此觀點,並提議讓挪威充當這位「中間人」。
教宗是在北韓再次試射飛彈後發表這番言論,並警告說當前的危機很可能引發災難性戰爭,「人性的好些部分」恐將被摧毀。美國與南韓均稱,北韓試射的這枚飛彈升空不久後就爆炸墜落,即實驗失敗。美國總統川普指責金正恩政權「不尊重」中國及其國家主席習近平。
美國國務院去年8月發表的2015年《國際宗教自由報告》稱,宗教自由在北韓「並不存在」,截至2002年,北韓有1.2萬名基督教新教徒和800名羅馬天主教徒。北韓勞動黨政權於1948年建政後設立官方教會「朝鮮基督教聯盟」,相當於中共政權下的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中國基督教協會,與梵蒂岡教廷互不從屬。

教宗到底怎麼說?
教宗在飛機上說:「世界上有諸多協調人,一些和事老會主動請纓,挪威就是一個例子。」教宗還說,朝鮮半島局勢已經「過熱」,聯合國的權威又被「過渡沖淡」,「道路就是談判的道路,就是外交解決的道路」。
教宗的這番講話與北韓僅餘的盟友——中國——如出一轍。中國外長王毅28日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安理會朝鮮半島核問題部長級會議之際說,當前半島局勢劍拔弩張、一觸即發,「只有通過對話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半島核問題,才是唯一現實可行的正確選擇」。
與此同時,這番話也似乎在回應今年年初的另一番評論——不時參與美朝外交斡旋的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理查森(Bill Richardson)接受BBC連線採訪時提出,北韓問題需要「新的外交」,「也許是聯合國、也許是教宗」來帶領北韓走出閉關鎖國的局面。

教宗方濟各第一次談北韓嗎?
公開報導上不常看見教宗對朝鮮半島局勢的評論,但他在2014年訪問南韓時曾公開呼籲南北韓雙方和解。教宗當時在首爾主持大型彌撒時說:「作為教徒與南韓人,我現在請求大家斷然揚棄猜忌、對立與競爭的思考方式,為努力營造福音教誨社會及立足於韓民族高貴傳統價值的文化而邁進。」
在這場彌撒之前,教宗又在參觀一處殉道者紀念地時,同時提到有意促進梵蒂岡與北韓和中國的對話。當年北韓在教宗到達之際也曾發射飛彈示威。目前梵蒂岡作為主權國家仍然承認台灣而非中國北京政府,在朝鮮半島則與擁有大批不同宗派基督徒的南韓有邦交,而從未與北韓有任何正式往來。

勞動黨建政以來,歷代教宗都怎樣說北韓?
方濟各的前任——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也是少見於公開場合中發表對北韓事務的看法,但在2013年2月他宣佈退位之際,南韓天主教主教團主席,濟州教區姜禹一主教曾致函感謝本篤十六世對北韓的關懷。
信函說,榮休教宗「展示其對北韓人民處於極度貧困中的深切關注,且不遺餘力地為他們提供財政援助」。再上一任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則與北韓有一段較精彩的互動:總部設在香港的獨立教會新聞機構天亞社2014年曾發表一篇文章,回顧若望保祿二世於1984年5月與1989年10月的兩次南韓之旅。
文章說,1988年12月傳出消息,南韓教會人員試圖促成教宗的飛機在北韓降落,再讓其循陸路經過板門店休戰村進入南韓,繼而抵達首爾訪問。此舉最終並未實現,但若望望保祿二世在大型彌撒中為北韓祈禱,在講道時談到朝鮮半島是個「還沒能在和平與正義下合二為一的分裂世界」,又在會晤南韓總統盧泰愚時促請首爾與平壤「和睦相處」。
至2000年,南北韓雙方在南韓政府的「陽光政策」下關係緩和,南韓總統金大中歷史性北上會晤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平壤繼而向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發出訪問邀請,但同樣未能成事。
可謂見證朝鮮勞動黨建立政權的教宗庇護十二世則是間接觸碰北韓問題——1942年梵蒂岡正式與中國建交並派駐公使,194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戰敗播遷台灣時,梵蒂岡公使繼續留駐南京。結果到1950年韓戰爆發,中共開始排擠外國傳教士,時任梵蒂岡駐華公使黎培理(Antonio Riberi)總主教後來被驅逐。庇護十二世為此曾對中國發出通諭,但他有否在任何文件中談論北韓問題,目前從已公開的報導中不得而知。 (相關報導: 執政百日乏善可陳》川普發下豪語:搞定北韓核武、重談巴黎協定、廢除歐巴馬健保 | 更多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