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要講的並不是要教你如何投其所好,猜測徵才公司的喜好,而是如何在與公司面試之前,能夠旁敲側擊知道未來你可能會進入的公司的「真實面貌」。沒有念書就去考試叫做裸考;那沒有事前先摸摸公司底細的面試,應該就像裸相親吧!如果正好碰到對方是合適的對象,那是幸運;反之,如果對方不適合,這將會是一個本來可以被避免的悲劇。
另一種角度,準備好了,機會才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
W姊姊在這邊要分享幾個在赴面試約前可以做的準備,四個分析公司的面向
(Note:產業鎖定在網路業,其他產業的公司會不太相同)
1.仔細的看過公司的產品Web、APP、Application
網路公司的產品主要的載體不脫以下三種:Web、Mobile APP、Software Application
只要是B2C(消費者為終端)的產品,可以輕易地使用或接觸到產品本身。認真的看過每一個介面、每一個功能以及體驗。一方面探索自己是否對公司以及產品有興趣,一方面也可以搜集在面試中對於產品的疑問。
2.Founder/Manager的背景
撇開知名的外商大廠軟體公司,許多網路公司員工人數不會超過200人(尤其是近五年內成立的新興網路公司),意義在於:組織文化扁平,更容易接觸上位者。這時候,Founder之於公司文化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人的個性,很難在網路上找出來,不過這時你可以看的是Founder/Manager的工作經歷,在這一點上可以找出端倪。此時,你也可以有點想像力,因為Founder的經驗也會直接、間接成為你進入公司成長的養份。
怎麼找呢?用大學時期肉搜帥氣學長/學弟或正妹學姊/學妹的精神就對了啦!
W姊姊介紹兩個平台:
LinkedIn—商界的Facebook,可以細看每個人的經歷背景
CrunchBase—檢視公司的目前融資情況以及投資者為何(比較深度一點的調查,並非必要)
3.第三方角度的報導敘述
公司官網因為要因應不同的stakeholder(利益關係人)往往在介紹上寫的會比較遠大(模糊),或者是會著重在敘述公司的優點上,當每間公司都只講優點的時候,要客觀的判斷公司就會比較困難。建議也可以看看幾家科技媒體ex: TechOrange、數位時代、Inside的報導,協助平衡了解公司整體的發展以及用更實際的角度來看求才公司。
補充:若想要增加產業知識,W姊姊推薦幾個國際上網路產業的大媒體 TechCrunch、Tech in Asia。
4.現任、前任員工或在相同產業的人
積極度的展現就在這,問問身邊的同學、學長或學姊抑或是在身邊的親戚朋友,這也是要完整的知道在裡面工作的狀況以及公司內部的運作。通常這個方法最準、最真實,不過再怎麼真實,請抱持一個觀念:了解全盤的情形,至於喜惡,請一定要自己判斷。
以上的分析面向是為了協助大家在面試之前達到「完全了解公司」的目的。
此外,站在求才方的角度來看,若每個實習生的經歷與資質不相上下,那麼就是看準備的過程了。這個裸考不太一樣,選擇題四選一還有猜對的機會,但裸面試可就完全不是這一回事了;就算沒有很真心想要加入,只想要練習面試,這樣的準備功課還是不可少,畢竟,若自詡為一個人才,「僥倖」不該存在你的字典裡。
W姊姊:加油!找到適合的公司就像找到適合的另一半,他還可以讓你上天堂! (相關報導: 你還在用人力銀行找工作嗎?「它」是現在更好的辦法! | 更多文章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Sudo,原文標題:【W 姐姐求職系列】探底要有技巧,四個面向剖析申請實習的公司
你也有關於找工作、面試的問題,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service@stormmediagro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