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英美的標凖,法國嚴肅媒體和公眾對包括總統在內的政客們的私生活,向來沒有多少興趣:只要不影響公眾的利益,總統無論是移情別戀還是婚外生子都不過是個人臥房內的事情,對國家沒有什麼影響, 也就只能是人們八卦的話題。
法國正在進行的總統大選中,第一輪投票的最大贏家當屬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這位有望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總統的候選人,其從政經歷和個人生活,都有不同於傳統政客。
馬克宏在第一輪投票獲勝的慶功會上,向支持者表示感謝後,笑著轉向妻子布麗吉特.托涅(Brigitte Trogneux)說:我還要感謝我最堅定的支持者,她總是在那裡,「而且沒有她,我不會是今天的我!」

台下的支持者們齊聲高喊她的名字:布麗吉特!布麗吉特!馬克龍與布麗吉特在台上擁吻的照片,這幾天遍布世界各地的媒體。
公關 炒作?
現年39歲的馬克宏,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競選。從大學畢業至今,他擔任過公務員、任職投資銀行、曾是法國總統奧朗德的經濟顧問,並出任過法國經濟部長。
2016年4月,馬克宏辭去經濟部長一職,發起"前進運動"。沒有任何政黨背景、也沒有任何從政經驗的馬克龍有望當選法國總統,他與妻子的關係被推到世界媒體的聚光燈下。
馬克龍出生在巴黎以北約150公里外的亞眠。成長在中產知識分子家庭中的他,在家鄉受教育直到中學最後一年。亞眠中學期間,妻子布麗吉特曾擔任他的法語老師兼戲劇社老師。馬克龍17歲離開家鄉到巴黎頂尖中學就讀時,向老師發誓:無論怎樣,我要娶妳。2007年,有三個孩子的布麗吉特離開了丈夫後,與29歲的馬克宏成婚。
在馬克宏的傳記作家安.弗爾達看來,他們夫婦的私生活在競選之前是比較低調的。而在競選開始後,馬克龍似乎想留給選民這樣一個印象:「他希望讓大眾覺得,如果他能夠在一個鄉下小鎮,頂住各種羞辱和嘲笑征服一個年長他24歲、有3個孩子的有夫之婦,那麼他也能用同樣的方法征服法國。」
布麗吉特2016年曾在一個紀錄片中透露, 馬克宏在17歲時向她承諾一定要娶她。之後他們經常電話聯繫。她說:「就這樣一點一點,他用自己的耐心,讓我放棄了抵抗。簡直不可思議。」
對一個打算問鼎法國總統寶座的政壇新星來說,引起媒體注意的是男歡女愛的情事,而不是嚴肅的政治綱領,難免被批有炒作之嫌疑。
熟女 魅力 ?
英國專欄作家海倫娜.鮑威爾住在法國。她這樣描述她朋友眼中的布麗吉特:她隨丈夫移居巴黎後,曾在學校繼續任教;身著緊身皮褲,腳踩細高跟鞋來上課的布麗吉特老師讓學生看傻了眼。雖然後來她的穿衣打扮稍微低調了些 ,也更加精緻了,「但她仍然是比絶大多數奶奶級別的女人更加大膽。她是一個特別有魅力的女人,有一頭金髮和一張笑咪咪的臉。」
鮑威爾還寫道:她看上去像布麗吉特芭鐸應該長的樣子。她穿衣服艷光四射,顏色搭配很大膽,衣服剪裁也很大膽。
《法國秘密生活》一書的女作家露西.瓦德姆刊登在英國《泰晤士報》上的文章標題是:The First Cougar? What France thinks of Madame Macron (第一熟女?法國怎麼看馬克宏夫人)。
文章這樣描述巴黎人對他們夫婦的看法:對馬克宏的妻子老得可以當他的媽媽,而她曾是他的老師,為他帶著3個跟他差不多大的孩子離開丈夫等事實,巴黎小資社會完全不覺得驚訝。法國的名人雜誌都沒有把這個故事當成醜聞來報導,「這樣的故事不過多了點色彩而已。」

當媒體著眼於布麗吉特的服飾、妝容、身材、皮膚、年齡、兒女、孫輩乃至他們夫妻性關係時,《衛報》的專欄女作家佐伊.威廉姆斯大聲疾呼:不要再管人家夫妻的年齡差異了,年齡歧視和性別歧視如此泛濫,我們每個人都有法西斯分子要對抗!
實際上,法國公眾並沒有大驚小怪於這對夫妻的年齡差距:只要他們真心相愛,年齡不是問題。評論人士也不忘提醒公眾:既然美國總統川普可以娶年幼他23歲的模特兒,那麼未來的法國總統為什麼不可以娶年長他24歲的老師呢?!
風流韻事
在馬克宏之前,法國曾出現過另一位高調展露自己感情生活的總統——薩科齊。
ㄑ薩科齊任內和第二任妻子塞西莉亞離婚,並和第三任妻子、名模歌手布呂尼戀愛、結婚的過程精彩度不亞於青春偶像劇,並且在2007年至2008年期間佔據了各大法國媒體頭條。因此有評論認為,很多被媒體拍到的薩科齊和布呂尼在一起的場景,往往是他本人配合甚至精心策劃所致。
然而,法國一直有嚴格的隱私法,也有傳統媒體保護總統隱私的默契;在外界看來,與英美社會對政客的要求不同,法國人民顯得很寬容。法國總統、政要傳出的風流韻事經常世界聞名。

法國前總統密特朗和情人育有私生女曾是當年公開的秘密。1996年1月8日,密特朗去世,密特朗夫人和孩子以及情人和私生女一起出席了葬禮。現任總統奧朗德在當選後不久,因與女演員的緋聞曝光,使得時任公開女友高調與他分手。
2011年,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一度被看作未來法國總統的卡恩因為強姦未遂罪被紐約警方起訴,成為國際頭條新聞。
BBC駐巴黎記者休.斯科菲爾德就這一轟動世界的新聞曾這樣報導:如果看上去法國人好像對權勢人物的性生活有一種老於世故、甚至高雅時髦的寬容,主要原因是,我們其他人根本不了解內幕真相。
大選 政治
常言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這話同樣適用於2017年的法國總統大選。
今年的法國總統大選舉被視為法國現代歷史上最重要的選舉,因為選民們認識到這場選舉的結果事關法國的未來,這也是第一輪的投票率高達78%的原因。
套用一句中國的老話:這關係到法國繼續「改革開放」,還是「閉關鎖國」。
馬克宏一直強調支持歐洲一體化,希望法國繼續留在歐盟內發光發熱,但要求歐盟內部進行諸多深層改革;而在第一輪投票中名列第二的前民族陣線領導人勒潘則希望帶領法國脫歐,恢復「新法郎」。
有評論人士認為,馬克龍將在第二輪選舉中獲勝,他很快將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另外還有評論人士認為,勝負尚難定論,不要小看了勒龐和她身後的右翼勢力。結果如何,還是法國選民說了算:5月7日的第二輪投票將會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