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林建甫專欄:高薪扭曲了平均薪資

主計總處公布2021年全體國人平均薪資,其中以金融保險業穩坐薪資之冠;而教育業、服務業、餐飲業等皆墊底。筆者認為「平均薪資」計算方式會算出5萬多的數字,顯示的是被「高薪族群」收入扭曲的結果。示意圖(資料照,取自美聯社)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2月17日公布的資料顯示,110年全年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3211元,年增1.93%;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為5萬5754元,年增2.94%。這數據一公布,不少民眾認為不可能,哪有那麼高。有人直言「這個數字有點高,大部份的人都在3至4萬」,最好笑的是「不少任認為自己拉低水平了,對著鏡頭道歉」,真是現代版魯迅筆下的阿Q。但不要懷疑,因為平均數往往高於大家的想像。

名詞定義

台灣大概有1150萬就業人口,占全體人口50%左右,要計算平均薪資,討論的範圍只包含工業及服務業場所單位僱用之本國籍全時領薪的全體受僱員工(不含外國籍與部分工時員工),不包括農林漁牧業、政府機關、小學以上公私立學校,以及宗教、職業團體及類似組織等行業僱用之員工。

根據勞動部的名詞解釋,經常性薪資是指每月給付受僱員工之工作報酬,包括本薪及按月給付之固定津貼、交通費、膳食費、水電費、也包括按月發放之工作獎金及全勤獎金等。其他非經常性薪資係指非按月發放之加班費、工作獎金、端午、中秋或年終獎金、員工紅利、不休假獎金、差旅費及補發調薪差額等。

2021年終獎金調查。(1111人力銀行提供)
筆者計算,內政部公告的國民平均薪資,其實已經將年終算入其中。圖為2011至2021年終獎金調查。(1111人力銀行提供)

前面2項提到的工作泛指生產、績效、業績獎金等。總薪資就是經常性薪資與非經常性薪資之和。若有以實物方式給付者,應按時價折值計入,且以上均不應扣除應付所得稅、保險費及工會會費,也不含個人其他來源所得或收入,例如股息、利息、或兼職或租賃等所得,亦不含雇主負擔或提撥之保險費、退休金與資遣費等非薪資報酬。

因此這個計算的平均薪資等於是去年我國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 (人數為817萬3千人) 的年度薪資除以12,換句話說在每月總薪資平均數中還包含年終獎金那一大包都攤到12個月中。

支持《新新聞》

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需要您做後盾!

點此支持《新新聞》,與我們攜手檢視公共政策、監督政府,守護台灣民主自由進步價值。

計算量

我們要描述薪資結構,就要使用統計。我們蒐集所有的資料,那就可以畫出分配。但若要使用單一數字,3個最常用的描述集中趨勢的統計量為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平均數是一組數據的總和除以這組數據個數所得到的商叫這組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是將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處在最中間位置的一個數叫做這組數據的中位數。眾數則為在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叫做這組數據的眾數。平均數反映了一組數據的平均大小,常用來一代表數據的總體 「平均水平」。中位數像一條分界線,將數據分成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因此用來代表一組數據的「中等水平」。眾數反映了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用來代表一組數據的「多數水平」。

平均數

平均數是統計中最常用的數據代表值。平均數既可以描述一組數據本身的整體平均情況,也可以用來作為不同組數據比較的一個標準。因此,它在生活中應用最廣泛,比如我們經常所說的平均成績、平均身高、平均體重等。 (相關報導: 去年用量可塞滿3座半101大樓 塑膠減量不能只靠回收寶特瓶製球衣 更多文章

平均數表示高於此數之「數值」(注意:不是數目)與低於此數之「數值」相等。例如某班學生平均身高為 168 公分,就是表示全班學生身高超過 168 公分的總數值與矮於 168 公分的總數值是相同的。以物理概念來理解,平均數就好比「重心」,以重心為支點,恰好兩邊可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