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達尼號」倖存者逃生真相:哭喊聲、槍聲與船轟然倒下的瞬間

1912年建造的鐵達尼號號稱「上帝也沉沒不了的巨型郵輪」。(wikipedia/public domain)

1912年4月14日深夜,當時世界上最巨大華美的船艦「鐵達尼號」(RMS Titanic),在從英國南安普敦到美國紐約的處女航程撞上冰山,號稱「永不沉沒的巨船」竟開始下沉。過了午夜,不到3個小時的時間內,這艘船沒入冰凍的大西洋中,船上只有16艘救生艇和4輛折疊式小艇,不足以拯救所有人。2224名乘客僅710人生還,其餘1514人遇難,是那個和平時代死傷最慘重的船難。

英國作家班克羅夫特(James Bancroft)近日出版的新書《鐵達尼號:前方的冰山》(Titanic: 'Iceberg Ahead'),考據50名倖存者所具體目擊的畫面:乘客倉皇逃命,人們發出淒厲的哭聲與喊叫,而樂隊的英雄仍不停演奏;漆黑海面上漂浮著溺水的屍體,救生艇上的人們為避免超載,而阻止其他游過來的人。

經典災難愛情片《鐵達尼號》上映20周年(AP)
經典災難愛情片《鐵達尼號》(AP)

調香師薩爾費爾德的香水

薩爾費爾德(Adolf Saalfeld)1865年出生於德國,20歲時移居英國,長大後在曼徹斯特(Manchester)做一名調製香水的商人。他為了前往美國展覽精選香水,而成為鐵達尼號的頭等艙旅客,房間正好與船上最富有的乘客阿斯特六世(John Jacob Astor VI)相對。他的隨身行李裝有65個香水玻璃瓶,直到2000年才在船隻殘骸裡發現。

鐵達尼號船上的故事與文物,一直為世人所著迷。不明罹難者身上取出的一只銀色懷錶,指針停在主人掉入大西洋的4月15日凌晨2時28分。所有被撈起的物品散發著腐臭味,令搜索人員感受到何謂死亡,唯有曼徹斯特調香師薩爾費爾德隨身攜帶的香水瓶,它們在殘骸中安然無恙,打開的瞬間雖已事隔近100年,仍能聞到橙花和薰衣草的氣味,沁人心脾,彷彿回到整艘船仍歌舞昇平的時候。

薩爾費爾德指出,他搭上了救生艇,「漂流在海面時,看到鐵達尼號越沉越低,最後她的燈火完全熄滅,小艇上的其他人說,他們目睹了她如何消失。」他說,「直到小艇划遠,離失事地點將近3公里,仍可以清楚聽到哭聲。船上沒有人知道有多少艘救生艇,但是……如果有足夠的小艇、足夠的時間來拯救船上的每個靈魂就好了。」

1912年4月14日,英國巨輪鐵達尼號撞上冰山。2004年拍攝到的船隻殘海影像。(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912年4月14日,英國巨輪鐵達尼號撞上冰山。2004年拍攝到的船隻殘海影像。(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船員布萊德的劫後重生

布萊德(Harold Bride)1890年生於英國,曾是馬可尼電信公司(The Marconi Company)的員工,後來被指派擔任鐵達尼號的船員。他指出,遊輪撞上冰山之後,62歲的船長史密斯(Edward Smith)告訴他:「我們已經撞上冰山了,你最好準備發出求助信號。但在我要你發送求救之前,都先不要動作。」船員們充滿擔憂與疑惑,但是從船長的反應,仍看不出即將有一場災難。

然後,船長終於下令他發送求助訊號,附近的幾艘船做出回應,但最近的一艘輪船卡柏菲亞號(RMS Carpathia)距離他們93公里遠。甲板上到處都是不知所措的男男女女,他說救生艇最多只能載1178人,遠不夠供所有乘客逃命,船方趕緊丟救生艇下水,要求讓婦女和兒童先登艇。 (相關報導: 歐洲近代最嚴重船難》852人在1小時內滅頂!愛沙尼亞號事故26周年 北歐三國承諾重啟調查 更多文章

「船長來告訴我們,我們的機艙正在進水,發電機可能撐不久了。我們將這些事實發送給卡柏菲亞號,我在甲板上環顧著四周,感覺水就要淹上甲板,」他回憶道,在所有人都在爭相逃生,宛如世界末日的場景裡,船上的樂團仍繼續演奏悠揚的樂曲。1997年經典電影《鐵達尼號》也演出了這段畫面,向樂手們致敬。「我猜樂團所有人都罹難了,他們是英雄,直到死亡來臨之前,他們都在演奏韋瓦第(Vivaldi)《四季-秋》(Four Seasons - Autumn),」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