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情控制得宜,經濟前景為何不樂觀?BBC:中國外貿仍有這四大難題

2020年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重創中國經濟(AP)

上周日(6月28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專門召開會議「穩外貿」。作為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他認為「外貿環境依然嚴峻複雜」,「對此必須有充分估計和準備」。

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說法。雖然防疫物資出口蓬勃增長,但中國5月的外貿數據依然受到多種因素拖累——出口由升轉降,進口則繼續受量價雙重打擊刷新逾四年最低。

對中國而言,外貿的前景也不甚樂觀。6月,歐美國家疫情反彈,重新實施封鎖措施;與印度和澳大利亞等國雙邊關係惡化,進而影響雙邊貿易;北京新發地市場的疫情也為農產品進口帶來新的困境。

多重困難下,中國外貿面臨著比2008年金融危機後相似,卻更為困難的形勢。

新發地市場北京新發地市場的疫情也為農產品進口帶來新的困境。

困難一:歐美疫情回潮,外需衝擊

對中國外貿衝擊最大的依然是外部需求的疲軟。歐美疫情洶湧的國家中很多都對中國保持逆差,大範圍的封鎖措施使商業活動基本暫停,大量外貿訂單取消。

中國東部沿海的製造業工廠們面臨一個特殊困境——春節後努力克服國內疫情,逐步復工復產,但卻趕上海外疫情的高點,外國訂單大幅減少。

5月,美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等一批中國主要貿易伙伴,逐步放開限制措施,經濟進入復蘇通道。這對中國提振外貿而言,無疑是好消息。

但6月中旬,這些國家大多迎來疫情的強烈反彈。

得克薩斯州再次加強隔離限制措施,並警告醫院不久將不堪重負。美國德克薩斯州再次加強隔離限制措施,並警告醫院不久將不堪重負。

以美國為例,雖然5月似乎疫情已經得到控制,但一周內總體病例數增加了25%。其中,6月24日一天新增病例就超過36000例,與4月24日的最高單日紀錄36426例旗鼓相當。

上周,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隨著限制措施的放鬆,歐洲每周確診病例數錄得幾個月來的首次增加。德國的一家肉類加工廠就確診1500例新冠病例。

澳大利亞也報告了兩月來單日新增病例最高的紀錄。

疫情再起的壓力下,這些地方無奈又暫停經濟重啟,恢復封鎖政策。

在美國,德州州長阿伯特(Greg Abbott)宣佈暫停該州經濟重啟。加州當局周日下令關閉洛杉磯和其他六個縣的酒吧。為了防止即將到來的獨立日出現聚集性感染,佛羅里達州兩個縣和邁阿密的一個縣將關閉海灘。

本周一,澳洲人口第二大州維多利亞州表示,正在考慮重新實施社交距離限制措施。

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對兩個縣再度實施限制令。這是自五月德國全國解除限制令以來,首次重新在德國任何地方實施封鎖。

新一輪限制措施,使這些國家的消費需求繼續疲弱,對短期的中國外貿出口將產生不利影響。

紐約時代廣場戴口罩的街頭表演者紐約時報廣場戴口罩的街頭表演者

困難二:與印度、澳大利亞雙邊關係不佳阻礙貿易

不久前,中印兩國發生邊境衝突,20名印度士兵死亡。事件使印度國內掀起抵制中國貨的呼聲。

上周,路透社援引三名消息人士稱,印度主要港口欽奈的海關扣押來自中國的船貨進行額外檢查。

扣押的貨物中包括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從中國運往印度一家工廠的一批汽車零件。福特印度公司隨後確認了這一消息,並稱正在與當局合作,並向他們提供所要求的必要文件和詳細情況。

此外,其他在中國生產的美國公司包括蘋果、思科和戴爾等也因此受到牽連。 (相關報導: 李忠謙專欄:坦承6億人難溫飽,竟遭官媒圍剿──戳破中國夢,李克強隔著「地攤」尬習大 更多文章

對中國外貿形勢而言,此舉雪上加霜。印度每年對中國的貿易額超過880億美元,逆差超過530億美元。中國是印度保有最大逆差的國家。

中國國徽和澳洲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