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矚目的法國總統大選23日進行第一輪投票,結果一如各方預期,11位候選人沒有人跨越50%得票率的當選門檻,但是得票最高的中間派政壇新人馬克宏與極右派女將勒潘晉級第二輪,將在5月7日決選決一死戰。這場決選將是法國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以來首開先例,左派與右派「主流」政黨同時缺席,也象徵法國政治進入新局。
根據最新計票結果,自組新政黨「前進!」(En Marche!)的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以23.75%得票率居冠,極右派「民族陣線」(FN)勒潘(Marine Le Pen)以21.53%緊追在後,兩人取得決選資格。一度頗被看好的右派老將費雍(François Fillon)得票19.91%,異軍突起的極左派梅蘭雄(Jean-Luc Mélenchon)19.64%,雙雙落敗。執政黨社會黨(PS)候選人阿蒙(Benoît Hamon)更只拿到6.35%選票。

年方39歲的馬克宏對歡欣鼓舞的支持者說:「我要成為一位愛國者的總統,對抗民族主義者的威脅。我將代表各位,為法國與歐洲的希望發聲。」他也強調自己聽到了「法國人民的疑慮、憤怒與恐懼,以及對變革的渴望。」
馬克宏出身法國政經菁英搖籃「國家行政學院」(ENA),從金融界發跡,2012年被社會黨現任總統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拔擢,先後擔任總統府副祕書長與經濟部長,2016年8月辭官參選。總統大選是馬克宏生平第一次競選公職,但第一次就大放異采,挑戰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

受到馬克宏拔得頭籌、而且可望在第二輪決選勝出的激勵,歐元24日在亞洲匯市一度勁揚2%。法國近年經濟成長停滯、失業率超過10%(青年失業率超過20%)、恐怖攻擊頻傳,歐盟與歐元體制成為眾矢之的,勒潘與馬克宏分別是「疑歐」與「挺歐」陣營的代表人物,因此這場大選不只是選總統,更有如一場針對歐盟與歐元體制的全民公投。
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都已致電祝賀馬克宏。法國面積64萬3801平方公里,人口6700萬,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7國集團(G7)成員,歐元區與歐盟(不含英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其政經情勢變化影響深遠。

在政壇打滾30年的勒潘則表示:「這樣的結果是歷史性的結果,我們已經邁出第一步,我們即將解放法國人民。5月7日的決選將決定法國的生死存亡。」她的支持者高唱《馬賽曲》(La Marseillaise)回應。勒潘的父親、FN創建者老勒潘(Jean-Marie Le Pen)也曾在2002年的總統大選晉級第二輪,但是以不到18%的得票率慘敗給尋求連任的右派總統席哈克(Jacques Chirac)。 (相關報導: 一次看懂法國大選眉角!怎麼選、誰在選、我為什麼要關心法國總統會是誰? | 更多文章 )
有趣的是,今年法國總統大選決選可能重演2002年的戲碼:左派、中間派與傳統右派聯手封殺極右派。代表傳統右派的費雍在承認敗選時表明:「極端主義只會為法國帶來災難與分裂。因此,我們別無選擇,決選時不能投給極右派。」社會黨候選人阿蒙雖然聲稱馬克宏並不代表左派,但仍呼籲左派選民全力支持,「誰是政治上的對手(指馬克宏),誰是共和國的敵人(指勒潘),事關重大,我們分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