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依舊是需要與新冠肺炎病毒共處的一年,疫情加速虛擬世界發展,也讓數位行銷的地位繼續躍升。身爲行銷人,今年又有什麼必須要知道的趨勢,否則就FOMO(編按:Fear of Missing Out)了呢?本文整理八個數位行銷趨勢,讓你開局就搶得先機!
趨勢一:後疫情時代的線上購物策略
根據未來流通研究所的資料,電商產業自2019年開始便取代量販店成為台灣第三大零售通路、僅次超商與百貨公司,又碰上疫情紅利,成為去年度市場一片慘淡時,少數營業額不降反升的產業。不能出門,大家只好在家購物,且一旦線上消費的行為已經養成,就算解除封鎖,也難以戒掉「一鍵購物」的快感。
更重要的是,數據顯示,女性並非網購的消費主力族群!根據蝦皮購物統計,在疫情下成長幅度最高的族群是55歲至70歲的男性,而且平均客單價也是男性大於女性!
因此,產品或服務主打熟齡男性市場的店家們,再不電商化,就真的太晚啦!除了一般的電商通路上架外,也可以嘗試直播、社群電商(例如Facebook的Marketplace)等銷售形式,降低高齡者對電商進入門檻,也會有不錯的效益喔!
趨勢二:元宇宙來勢洶洶!先進入才有紅利
就像當初社群平台剛興起時,早期進入者總是可以拿到可觀的紅利。面對元宇宙即將誕生之際,品牌也應當思考進入對策,才能取得先機,像是運動品牌領導者NIKE,便已於日前在遊戲平台Roblox上創立全虛擬的運動平台NIKELAND。
關於元宇宙發展策略,品牌可從以下幾點思考——創造產品的VR/AR模型、將品牌送入虛擬世界,甚至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專屬虛擬宇宙!
別覺得元宇宙還離我們很遠,爆發性成長說不定就在近期呢!
臉書(現改名Meta)揭示元宇宙商機之一:虛擬健身房(圖片來源:Meta官網)
趨勢三:網紅行銷持續成長中,口碑是重要關鍵!
根據調查,2021年全球各界投入在網紅(Influencer)上的行銷預算高達138億美元,年增率達42%,估計今年也將有雙位數成長。這意味著比起傳統宣傳方式,透過網紅行銷越發受到企業主愛戴。
一提起網紅業配,大家可能都會聯想到美妝品、食品、日常生活用品等B2C產品;不過近期連Adobe、SAP、PwC等大品牌,在B2B行銷時也開始起用網紅。以企業客戶為主的B2B行銷,通常愛用具專業、知識型形象的網紅,例如企業領域的意見領袖、律師、醫師、主播、評論者等人物,方便為品牌做好branding,當然,業者也可以選擇生活型的網紅,為品牌宣傳工作製造出一點反差感。
(相關報導:
Martech之下,翻轉行銷戰場
|
更多文章
)
總而言之,不管你是B2C還是B2B產業的行銷人員,「網紅」絕對是你2022可以努力找尋機會點的方向!
趨勢四:用梗要及時!過時的梗只會看起來很俗氣
2021年有不少造成旋風式話題的時事「梗」,相信都深受網友們喜愛,例如:王力宏婚變相關的「蕾神之鎚」、熱門華劇《華燈初上》、美輪明宏的手機桌布之亂、抖音洗腦神曲「我站在雲林」、斷頭水母迷因影片「歸剛欸」等。身為站在流行趨勢最前線的小編們,自然是要抓緊眼球,趕快跟風使用這些梗,網友覺得有創意,觸及率才能讓老闆笑呵呵。
不過,小編們必須要了解一點—流行話題的壽命超級短暫!第一天跟風覺得有趣,但三、五天之後網友差不多就開始膩了,一個禮拜後,連你爸媽都在用這個「梗」的時候,就開始進入被評為「好俗」的過氣階段。
所以,在社群上使用流行話題時,要不就熬夜爆肝作圖,第一天就火速跟上話題;若短時間來不及想梗或做圖的話,奉勸您就別硬跟了吧!不會提升觸及率,可能還會造成網友覺得「好過氣」的負面影響。
蝦皮趁名人婚變期間力推「台灣意麵」,跟上時事梗速度之快令人莞爾(圖片來源:蝦皮官方粉絲團)
趨勢五:短影音風潮延燒,你今天也滑抖音了嗎?
根據報導,抖音海外版「TikTok」已經在2021年成功超車Google、Facebook,成為全球流量最大的網站,也成為歐美年輕族群最喜歡用的社群平台。雖然在台灣TikTok普及率還沒有很高,不過如果你的消費者是年輕族群,那麼「短影音」這個趨勢就一定要跟上!
不只抖音靠短影音崛起,連YouTube都推出了新功能「YouTube Short」,一樣標榜可供用戶觀看直立式的短影片,讓觀眾一部接著一部被推播,Instagram也推出「Reel」功能,同樣意在搶下短影音市場。根據YouTuber「黃氏兄弟」實測,YouTube Short的續看率高達90%!並且因該公司刻意給予此項新功能演算法加權紅利,有助於創作者透過YouTube Short觸及到原本陌生的觀眾。
也因此,2022年品牌不妨可以思考透過短影音的網紅業配形式,也可以思考如何拍出有趣的短影音,藉此與年輕消費者互動。
Google 已不再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網路服務,2021 年是 TikTok 的天下(圖/8268513 @Pixabay)
趨勢六:建立第一方資料庫,掌握行銷主導權
相信本文發表之際,許多數位行銷人可能已經調整好對策,不過您仍不可輕忽,iOS14、cookie退場只是一個開始,這象徵著數位社會將更加重視消費者隱私權及數位足跡,以後可能會冒出更多的限制,讓數位廣告難以精準追蹤成效。因此,第一方資料(First-party data)的蒐集絕對是品牌必做的策略!第一方資料可以提供最精準的顧客輪廓、分析更全面的消費行為,更可以一條龍的執行顧客關係服務。
(相關報導:
Martech之下,翻轉行銷戰場
|
更多文章
)
在這個平台不斷限縮隱私權限的時刻,運用Martech(編按:行銷科技)有效掌握第一方資料,方可準確分析受眾數據,為品牌打下行銷策略的一盤好棋。
趨勢七:萬物皆演算法!
仔細想想,你我現在的生活中,似乎已經離不開演算法了!
舉凡廣告投放、社群經營、SEO優化、網紅宣傳…哪個不是靠著演算法發酵的呢?而未來,想必演算法只會更與人們的一切脫不了關係。因此,掌握演算法等於掌握了命脈,一定要順應演算法來制定策略。
說得容易,但實際上要怎麼實行呢?畢竟演算法是「黑盒子」,就連開發人員可能都不曉得,機器學習到最後的結果是如何自動地被導出,更何況是基層的行銷人員。其實,我們能做的就是多多follow產業趨勢,包含積極參與並了解Meta、Google、YouTube、TikTok等平台的政策研究報告,並追蹤、訂閱各類科技媒體、趨勢先鋒,讓最新產業知識可以源源不絕地主動出現在自己的動態時報上。另外,也建議透過日常中的實作去不斷實驗怎樣的操作型態最適合自家品牌。
用開放的心去了解最新趨勢,切勿故步自封,否則就會停滯不前。
趨勢八:Less is more. 無頭蒼蠅的瞎忙是沒必要的。
現代人步調快,每天滑社群動態總是會看到許多新資訊,衝擊著你的腦袋。
跟緊趨勢固然很好,畢竟行銷就是要站在流行浪尖上的工作。不過,在一股腦地投入之前,建議可以先冷靜想想──這真的適合自己的品牌或產品嗎?與受眾的關聯度契合嗎?在執行前建議先全面性的審視品牌行銷需求,再來下手執行。不然文不對題的無腦跟風,有時只會白白消耗團隊能量,任何策略都應該要時時扣緊用戶需求,專注在真正有效益的事情上,精準溝通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