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冠疫情趨緩,隨著市場升息打通膨的效果顯著,不少民眾因股市回調造成投資虧損,也重新審視自身理財規劃。擁有13年保險經驗,服務數百個家庭的保險專家黃育靖表示,風險出其不意,金融市場的走向牽一髮動全身,投資變數仍大,此時更需要重新檢視自身的資產佈局及保險規劃。
她進一步分享:「理財規劃需要考量先後順序,第一步就是做好現金流分配,轉嫁人生可能的風險。」接著可以透過4個階段來掌握人生的財務安全。

一、緊急預備金設置
緊急預備金指的是安全的流動資產,至少有6個月的固定支出放在不使用的戶頭。避免意外狀況導致短時間無法工作,作為生活上的緩衝。
二、檢視自身的財務目標與需求
隨著人生劇場的不同與改變,需要的保障也不盡相同,例如家庭經濟支柱的爸爸可能擔心意外身故或重病,專家可以透過定期壽險或重大傷病險,幫忙創造足額的保險後盾。
三、透過雙十法則作為保險規劃的基礎
「雙十法則」指的是「保額為年收入的10倍」+「保費是年收入的10分之1」這個原則可以讓在有限預算下作為規劃保單的基礎。
曾看過月收入3萬元,卻購買將近10萬醫療險保單的案例。黃育靖分析:「保費不等於你購買到的保障。」許多民眾以為自身保費高昂,生病時應該有大筆的理賠作為後盾,想不到買錯條款,不理賠的情況比比皆是。
四、找到合適的理財工具和配置比例
妥善做完風險規劃後,再考慮將資產透過有效的工具放大。「市場上的金融工具百百種,因著個人的風險承受度,適合的投資工具就不同。」應依照個人風險可承受度,分散布局股票、債券、保險、房產等理財商品。

黃育靖呼籲,任何理財規劃均須投入時間研究,而保險規劃需要一個能夠長期協助保單運作的專業業務員,隨保戶人生階段作調整,定期檢視,確保個人財產在完善的風險規劃下安全無虞。 (相關報導: 金錢觀不合比性事不合更嚴重!專家揭5個伴侶必聊理財議題,不談錢才真正傷感情 | 更多文章 )
了解正確的規劃順序,讓理財工具成為你的人生神隊友,而非拖垮個人財務的絆腳石: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741736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