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亮點8大展區 農博會看見桃園農業實力與魅力

4大亮點8大展區 農博會看見桃園農業實力與魅力

記者葉志成/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鄭文燦22日上午前往新屋區農博基地,出席「2017桃園農業博覽會」開幕儀式,鄭市長表示,經市府團隊5個月的籌備,從今天世界地球日開始營運到5月14日母親節結束,共23天的展期,展現「循環經濟」、「綠色生活」、「地景藝術」、「科技農業」四大亮點,看見桃園農業實力與魅力。

鄭文燦指出,新屋是魚米之鄉、也是客庄農村,新屋氣象站周邊5個月前,還是一片農田,這5個月以來,從無到有,展現出不一樣的面貌。農博今年是試營運,明年正式營運,不過以今天開幕的規模而言,其實已經具備正式營運的規模。

桃園市長鄭文燦與副總統陳建仁、前副總統呂秀蓮、農委會主委林聰賢、環保署長李應元,出席「2017桃園農業博覽會」開幕儀式。

鄭文燦說明,農博四大亮點為「循環經濟」、「綠色生活」、「地景藝術」、「科技農業」。「循環經濟」展現3R特色,讓陽光、空氣、水、土地都可以循環利用,達成「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回收Recycle」3R目標。展區內設有全國第一座「現代奉茶亭」,運用空氣造水,每日可供應1,500人次以上鹼性飲用水,以現代科技的方式,表達客家人好客的精神。桃園是草花王國,農博基地有8公頃的植物造景及「地景藝術」,展現在地生產實力。農博基地融合在地市民生活,展現「綠色生活」精神。另外,也呈現「科技農業」,展示新的農業、畜牧業科技,看見台灣農業的未來。

鄭文燦說,「2017桃園農業博覽會」共有8大展區,也有劇場及市集。「教育專區」把桃園埤塘文化做為生態教育重點;「米食文化」專區有大型電鍋的裝置藝術,推廣桃園米食文化,桃園不只冠軍米的數量是全台灣第一名,在稻米、蔬菜、花卉、茶葉、畜牧也都具有小而強的特色。「微笑牧場」裡有養牛、養豬、養鹿、新屋的鵝,也有東和鋼鐵別製作的鋼雕裝置藝術「悠遊鵝」。

鄭文燦說明,「循環經濟」展現3R特色,讓陽光、空氣、水、土地都可以循環利用。

「客家工藝館」邀請10位工藝達人,包括陶藝、藍染、竹編等藝術創作,體現客家人愛物惜物、就地取材的特色。「原民造屋」區呈現泰雅族鄉親與自然共生的理念及竹屋設計,看見泰雅族在山林之間永續發展的理念。各社區聯合展現各社區特色,包括生態、產業、文化的特色,在「農村再生」區呈現出來。另外,有「環保再生」專區,用環保再生材料,製作再生家具,也有手作體驗。「植物地景」則展出全國最大8公頃的大型植物地景藝術。

鄭文燦也說,農博基地設置全國第一座「光電埤塘」,桃園有2,800多口埤塘,已選定160口,要在3年供應660百萬瓦(MW)的電量,大約相當於核二廠一個機組的發電量。他強調,國家要擺脫對核能的依賴,達成非核家園的理念,能源轉型是刻不容緩的事,這次農博運用桃園特有的埤塘文化,打造全台第一座光電埤塘,運用0.48公頃的水域,由大同公司建置水上型浮島發電系統,發電量一年約60萬度,可提供170戶家庭所需。另外,包括「生命樹」及「光電走廊」,也是採太陽能發電,將能源循環利用。

展區內設有全國第一座「現代奉茶亭」,運用空氣造水,每日可供應1,500人次以上鹼性飲用水。

農博園區採無障礙空間設計,包括步道、植栽、照明、排水都經過設計,是循環經濟示範區,並規劃提送APEC角逐特色城市獎項,讓新屋因為農博發光發亮,讓農博成為桃園的特色。明年正式營運後,將與農委會合作納入科技農業,展現科技力量,每年也會有三成展區換展,期望在2年後通過環境教育認證,轉型為永續經營的環教園區,讓桃園農博基地,成為航空城範圍內1小時車程的最好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