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登場的富邦財經趨勢論壇,富邦金控研究團隊深入剖析下半年全球經濟發展趨勢,提供投資人掌握最佳因應對策。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表示,今年在主要經濟體經濟成長動能驟降的情況下,全球央行的充沛資金供應形成資產市場的重要支撐,然而這波疫情對產業趨勢、市場結構的後續影響與調整,將會是下半年投資佈局的重要關鍵。
全球景氣急凍,央行全力救市
這次疫情衝擊美國、中國大陸及歐盟地區,占全球GDP比重近六成。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資料顯示,相較於2008年的金融海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殺傷力更大。IMF預估全球經濟今年將衰退3%,其中美國與歐元區的衰退幅度都超過5%,遠遠超過金融海嘯時期的衰退幅度。而在2008金融海嘯時期,中國大陸仍維持強勁的經濟成長動能,但這次受疫情與美中貿易戰影響,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也僅能維持小幅增長。疫情衝擊直接反應在失業率快速攀高,美國新增上千萬人請領失業補助金,第二季失業率突破二位數超過金融海嘯水準,加上美國企業的負債規模已來到歷史新高,也讓人憂心下半年是否出現企業破產潮。
面對嚴峻的經濟環境與危機,各國央行及政府緊急推出了各項救市政策,美國聯準會(Fed)自三月起無上限量化寬鬆貨幣(QE)解救市場可能出現的流動性危機,將資產規模一舉從4.1兆美元拉升突破7.1兆美元,短短兩個多月內就釋出高達三兆美元的資金,對比2008年金融海嘯後,聯準會耗時五年共推出三輪QE,對市場挹注超過三兆美元,此次FED無上限QE規模之大、速度之快,史無前例。而歐洲央行亦宣佈將執行1.35兆歐元「大流行疫病緊急採購計畫(PEPP)」的QE計畫,各國央行以大量銀彈來刺激需求面,穩定快速下墜的經濟,也讓急挫後的金融市場盼到春風。
在全球央行大力推行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也產生了政策的外溢效果,公債殖利率不斷下滑,全球近50兆美元的退休基金因固定收益資產的投報率不斷下滑,資金被迫將尋求較高投報率的投資標的,資產市場價格明顯活絡,而高股息殖利率的股票市場亦成為機構法人大量資金的重要出口。
疫情衝擊,加速科技產業新應用成長
全球股市在Fed的資金支撐下,逐漸自三月的低點重拾多方動能,然而美股的結構卻也產生了改變,那斯達克(Nasdaq)、費城半導體指數(SOX)皆突破疫情前的高點,再創歷史新高。道瓊指數(DJI)與標普(S&P)500指數走勢相對落後。顯示科技類股無懼疫情衝擊,反而因遠距經濟(視訊、教學、醫療、購物)及在家上班創造新的商機。根據彭博(Bloomberg)的資料顯示,今年美股類股獲利表現強弱兩極,因防疫需求帶動生技產業的獲利成長最被看好,其次在半導體與科技軟硬體類股今年獲利也普遍呈現成長,受到疫情影響程度較小。反之,傳統產業類股如汽車、能源、服務業等受疫情衝擊影響程度較大,今年獲利將大幅衰退。
(相關報導:
近240萬元!非主管職員工「薪資中位數」最高是這家公司,台積電只排第11名
|
更多文章
)
反應在股價表現上,美股今年以來表現強勢類股以科技股為主(零售類股主要是網路電商產業股上漲如Amazon),過去科技類股常以科技五霸FAAMG為指標,不過今年美股以半導體、電動車及網路串流影片的TANNA(Tesla、AMD、NVIDIA、NETFLIX及ASML)漲勢,已超越FAAMG成為新一代科技股的指標。顯示科技類股的走向亦在調整。觀察這波新冠肺炎疫情可以發現,遠距商機(視訊會議、在家上班、線上教學)、零接觸經濟(電商、網路影音、遊戲)及外出保持距離的非接觸感測的市場需求快速增加,而這些新的科技應用,對於半導體等電子元件的需求會大量增加。
美股今年半導體、電動車、網路串流影片的TANNA(Tesla、AMD、NVIDIA、NETFLIX及ASML)漲勢,已成為新一代科技股指標。(郭晉瑋攝)
美中對抗加劇,產業與市場皆面臨調整
原本在美中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定後,美中關係有機會和緩,然而在新冠疫情肆虐美國後,美中關係因疫情更趨緊張,加上時間逼近美國總統大選,因此美國在貿易關稅、科技限縮及金融市場管控上,都傾向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這也促使原本的全球供應鏈調整進一步加速,而中國在避免受制於美國的政策下,極力培養非美或去美化供應鏈,供應鏈不得不往兩個市場佈局甚至選邊。
貿易戰與科技戰對於整體市場的成長將會產生壓抑,但也提供了個別市場的調整商機。另外,美中關係緊張也促使大陸企業在美掛牌意願降低,阿里巴巴、網易、京東等指標企業陸續轉向香港掛牌,將提升香港的中概科技股成份,有機會改變港股後續的結構。
台股下半年蓄勢再戰12682
主計總處預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為1.67%,仍能維持經濟穩定的成長。這次全球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主要國家的經濟衝擊都直逼金融海嘯的慘況,然而台灣這次與全球同樣面臨疫情影響,卻繳出與過去金融海嘯台灣GDP負成長1.6%完全不同的表現。這中間最大的差異,在於產業結構調整。台灣逐漸從過往的三角貿易與代工經濟轉型成為全球半導體及重要零組件的供應鏈重要伙伴。
近年台商回流,民間投資穩定成長,尤其是電子零組件(含半導體)產業投資金額不斷攀高,占整體製造業投資比重由十年前的59%,至去年已提升至65%,推升整體製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金額逼近1.5兆元。這樣的投資現在逐漸看到經濟轉骨的成效,台灣半導體與電子零組件的產值近十年來不斷成長,成為全球重要的電子元件供應鏈夥伴。
由於5G行動通訊與AIOT(智慧物聯網)這些新一代科技對於半導體與相關電子零組件與高附加價值的網通設備、工業電腦及伺服器需求不斷提升,台灣在這些領域都極具國際競爭力。加上受惠於美中貿易戰造成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轉單效應,與去美化需求,台股的科技股從過往的硬體代工逐漸轉型發展成為重要科技元件供應鏈,後續的發展潛力值得期待。
5G行動通訊對於半導體與相關電子零件的需求不斷上升,帶動台股科技股後續發展潛力。(郭晉瑋攝)
從台灣的經濟表現、全球科技供應鏈重要性提升及考量全球資金潮的效應,蕭乾祥表示,下半年台股加權指數有機會向上突破12682歷史高點挑戰12800。整體台股股價淨值比(P/B)區間預估落在1.65~1.95倍水準,對應指數高低點位約在10700~12800點區間。
類股選擇方向,以遠距商機、科技產品升級帶動的半導體與手機組件需求、綠能政策及高殖利率績優股四大主軸,做為輪動操作的標的。
陸股科技股比重持續提升
中國大陸官方為了刺激因為疫情而受到重創的內需經濟,近期積極推出以5G、大數據中心、工業物聯網等七大項目的「新基建」。可以看出中國大陸加速5G的基礎建設,來發展各項通訊網路的商業應用,不僅彌補首季的內需經濟失血,更有提振其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目的。
此外,上交所將推出科創50指數,政策面欲透過資本市場扶植中國大陸的科技新創產業意圖明顯,觀察陸股在這兩年的類股表現,醫藥生物、計算機、電子通信等產業板塊市值不斷提升,壓縮傳統的銀行、不動產及國營公用事業市場占比的顯著趨勢。下半年陸股的科技股仍是投資人必需關注的重點。就上證指數來看,以中國GDP、陸股市值及上證指數股價淨值比(P/B)區間綜合分析,預估2020年上證指數P/B評價區間將處於1.3~1.7倍水準,對應指數高低點介於2,700~3,300點區間。
關於2020年陸股投資佈局,蕭乾祥建議,聚焦新基建政策、科技自主供應鏈及內需消費板塊,並以產業龍頭指標股為首選。
2020年台股聚焦:5G帶動的半導體與手機組件需求、綠能政策及績優傳產股
新iPhone、TWS:IC設計、PA、鏡頭、軟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