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平壤上演的一場誇張的閲兵式展示了大量飛彈。但是,北韓的飛彈力量到底如何?BBC邀請美國防衛問題專家哈納姆(Melissa Hanham)作出詳盡解釋。
金正恩在祖父金正日105週年誕辰時盡情秀了一把自己主導開發的武器。這次閲兵式上出現的新武器超過此前任何一次,其中就包括最新的洲際彈道飛彈(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s, ICBMs)。
對於北韓民眾來說,這次閲兵式展示的是技術實力和國家繁榮。但對國際社會來說這是一種赤裸裸的威脅——無論離北韓是遠是近,你終究將被北韓的飛彈打擊範圍所覆蓋。
金正恩時代進行了比以前多得多的飛彈試射,而且所有這些試驗都違反聯合國決議。問題的關鍵是,北韓的軍事實力是否得到了加強?
北韓飛彈的前世今生
北韓的彈道飛彈來源於大名鼎鼎的前蘇聯「飛毛腿」飛彈(Scud),這是一種在全世界擴散和洩漏最廣泛的飛彈。
1979年,當時的埃及總統沙達特(Anwar Sadat)將少量蘇製飛彈送到北韓,這是兩國導彈技術合作協議的一部分。

北韓隨即對飛毛腿導彈進行逆向分析研究,進而開始製造和測試自己的飛彈。北韓將之稱為「火星6號」和「火星7號」(Hwasong-6, Hwasong-7)。
隨後,朝鮮擴大了飛毛腿飛彈的射程,將導彈體型變長,研發出了「蘆洞」(Nodong)系列飛彈。
最終,北韓集成了 「蘆洞」導彈的各式發動機,造出了一種多級太空火箭,並將之命名為「銀河3號」(Unha-3)。這種火箭能在有效負荷情況下飛到大氣層以外。
雖然飛毛腿家族在技術上沒有持續進步,但這種類型的飛彈非常穩定,而且造價低廉。北韓在飛毛腿基礎上開發的蘆洞飛彈具備了運載核彈頭的能力,這種飛彈甚至出口到了巴基斯坦和伊朗。
北韓還在對飛彈性能進行其它方面的改進。
增強隱蔽性
北韓近期又對前蘇聯的R-27潛射彈道飛彈(SLBM)進行了仿製,並將其改造成為一種能打到美軍關島基地的移動式陸基飛彈。

這種導彈被稱為「舞水端」,經常出現在最近幾年的北韓閲兵式。
「舞水端」真正試射始於2016年的開始。經過6次試射之後,這種飛彈僅在去年6月取得過一次成功。
6次試驗都有明顯變化。比如說一次試射失敗讓車載發射架遭到嚴重損毀之後,北韓馬上為搭載發射架的卡車輪胎和底盤加裝了盔甲。
這種飛彈可能具備搭載核彈頭的能力。
目前,北韓幾乎所有飛彈都能在道路上移動。搭載了發射架的卡車可以被藏在地道、倉庫、暗堡甚至山洞裡。這樣一來,北韓的飛彈就難以被監測到。
潛射導彈
經歷了2015年的災難性失敗後,北韓的「北極星」(Pukguksong)飛彈計劃在2016年取得了進展。這是一種從潛水艇上發射的彈道飛彈。
北韓工程師過去只掌握水下飛彈噴射技術,但沒有掌握點火技術,水下噴射飛彈的射程也很有限。

去年4月,北韓成功開發出固體燃料後,其潛射飛彈測試開始成功。 (相關報導: 北韓飛彈為何一射就爆?紐時:美國可能已成功駭入發射系統 | 更多文章 )
這些潛射飛彈目前還很難達到美國、俄羅斯、中國的水平。它還需要更多試驗來增強穩定性。北韓的潛艇噪音也很大,易於探測。因此,這種導彈目前只是贏得了國內稱讚,並不具備真正的軍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