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葛雷觀點:挺香港、愛臺灣,請勿偏聽偏看

「反送中」抗爭者在香港中文大學的二號橋附近設置路障。(美聯社)

打今年六月爆發反送中抗爭以來,至今抗爭已持續了五個多月,這五個多月以來,香港一直是臺灣上下極為關心的熱點。眾所皆知,臺灣民眾一向對國際新聞興趣缺缺,有心多作國際新聞的媒體,往往都經營得很吃力。然而香港新聞卻非常順利的長期佔據板塊,形成了反常的現象。

人都是情感的動物,也有惻隱之心,看到無數香港人對民主的渴望,再加上總統大選將至,對選舉結果的擔憂,綜合起來很容易讓我們產生強烈的情緒。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不應偏離理性原則,臺灣社會這幾個月對香港熱烈的關心,到底是讓我們看到了真相,還是助長了我們原有的想法,犯了「確認偏誤」的毛病?值得我們深思。

行為經濟學有一個專有名詞「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它是指「個人選擇性地回憶、蒐集有利細節,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資訊,來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或假設的趨勢」。這種偏誤尤其顯見於帶有強烈情緒的問題和傳統觀念上。

這種偏誤現今正在臺灣真實上演,舉例來說,本文寫作於11月13日,今日如果去翻媒體國內的國際新聞板塊,往往都是斗大港警攻佔大學、瘋狂發射催淚彈,或是11校學生會指控「魔警屠城」等等內容。

2019年11月,香港反送中,全城大亂。(AP)
2019年11月,香港反送中,全城大亂。(AP)

這些或許是真相,但它恐怕也只是一部分的真相,依據11月12日一直在香港中文大學最前線的老師蔡玉萍「是其是、非其非」一文的說法:「我沒有看到傷者或同學被困。救護車及同學一直可以自出自入中大。」、「雖然我絕對反對警察在二橋駐守,但我們不能略去一個事實- 在十一月十一曰早上確實有人從二橋投擲大型物品到東鐡路軌。」、「我不認為用『war zone』、『大屠殺』、『激戰』、『六四』、『日軍清鄉』這些字眼是合符事實的陣述。我全日差不多十小時在校內各處觀察,絕大部分時間大家也可以安全的自由行走。」蔡老師甚至語重心長的呼籲:「我希望大家陳述必須合符事實。因為只有這樣長久才可以建立公信力。」

這位蔡老師的說法未必絕對正確,畢竟她可能也有自己的立場,但無論如何,至少她的文可以凸顯這整件事並不若網路瘋傳、媒體熱烈報導的那般單純,不是嗎?整個臺灣社會如此急切的要對整件事下定論,卻不報導「另一面事實」,犯確認偏誤的可能性實在太高了。

這個世界並不平靜,每個人在看世界各地衝突的新聞時,往往無法、也不會認真去了解兩造雙方細節,比方以巴衝突,美國人可能因厭惡伊斯蘭教而支持以色列,伊斯蘭國家則天性就是會親巴勒斯坦。以主觀印象取代觀察研究,是大多數人包含我自己在內經常犯的通病。

但無論如何,這不是好事,舉例來說,關於「港警暴力」這件事的報導,已經在我們這個小島上堆積如山了,但「部分抗爭者確有使出失控暴力手段」這個事實,卻是我們這個島嶼集體忽略的。可是在筆者看來,這兩件事就像硬幣的兩面,是不可分割的,少了任何一面,都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硬幣。 (相關報導: 陳國祥觀點:蔡英文支持香港暴亂還是港府止暴制亂? 更多文章

舉例說明,11月8日就有「港科大生默哀後 破壞校園星巴克及中銀分行」的事件發生,學生先是到校長史維的寓所打破玻璃、撒冥紙、毀門鎖。再去破壞美心集團(該集團挺港府)旗下的星巴克,打破冷凍櫃玻璃與餐具,再去美心集團旗下的學生餐廳破壞,之後再去校園內的中國銀行門上噴字。

2019年11月,香港反送中,全城大亂。(AP)
2019年11月,香港反送中,全城大亂。(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