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川安專文:單親爸爸是社會「問題」嗎?

許多研究者皆指出單親家庭會造成小孩學習上的適應問題,因為親子關係較差,同時會讓小孩產生情緒的問題。(示意圖/acworks@photoAC)

單親家庭的孩子經常有的標籤和問題是人際關係不佳、孤僻,「雙親自小離異」似乎成為一種犯罪的高可能性。單親家庭會容易造成社會哪些「問題」?

隨著社會的形態越來越多元,我們可以發現家庭的組成方式和以往不一樣。新入學的兒童裡面,單親家庭可能超過五分之一,我們可以說他成為家庭型態的某種「常態」。在小學的生活課程中,也將單親家庭放進我們應該認識的家庭狀態。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二○一九年的統計,台灣家庭的組成型態可以分為:單人戶(百分之十二.八)、夫妻家庭(百分之十八.八)、核心家庭(百分之三十四.七)、三代同堂家庭(百分之十四)、祖孫家庭(百分之一.三),另外還有將近百分之九的家庭不在這裡的所有分類當中,顯見多元的家庭型態已經是我們社會的主流。

然而,社會總是習慣以「標籤化」的方式認識那些與自己不同的人,像以往的同志,處在心靈黑暗的角落,無法在陽光下正視自己的關係和情感。單親家庭的孩子經常有的標籤和問題是人際關係不佳、孤僻,常在媒體上的印象就是犯罪者可能很多來自單親家庭。「雙親自小離異」似乎成為一種犯罪的高可能性。我們來看看單親家庭最容易造成社會哪些「問題」?

單親家庭的問題

由於父母離異,由其中一方撫養,原來可能在家相夫教子的母親需要出去工作。或者是原本需要負擔贍養費的先生沒有負責任,一走了之。家庭結構的改變,造成經濟狀況的惡化,使得單親家庭進入貧窮的行列。同時需要負擔照護的責任與經濟的壓力,有時候也會失去平衡。

由於本來是父母親照顧小孩,不論父母之間為什麼離開,原本家庭狀態的改變,都會造成小孩心理的變化。而且有些家長將離婚視為人生的失敗,本來以為走入婚姻會是一輩子的事,覺得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離婚是一種不完美,和原本人生的期望有落差。

照顧小孩的父母如果無法自己走出婚姻的傷痛,當然也無法樂觀和平靜的對待小孩,有時甚至會遷怒小孩,造成小孩出現身心問題。從研究當中指出,單親家庭會造成的親子關係,如果是單親父親的話,父親多會採取放任或是用補償的心態對待小孩;單親母親則會過度嚴格控制,或是過度保護,讓小孩對於週遭的環境產生畏懼。

很多研究者也指出單親家庭會造成小孩學習上的適應問題,因為親子關係較差,同時會讓小孩產生情緒的問題。在學業成就上,有些學者指出單親兒童在學業成就上相對於完整家庭來說,有較為遜色的表現。還有人指出單親兒童的人際協調會出現問題,比較難以和人溝通,甚至產生攻擊的傾向。

沒有標籤就沒有問題

然而,這些標籤讓我們仔細想想,是否是單親家庭的「問題」呢?或只是我們標籤化的結果。經濟狀況的低落雙親家庭不會有嗎?在現代這個變動的世代,究竟是父母離異、家庭狀況的變化,造成單親家庭走入貧窮。或是雙親家庭在面對經濟變故後,無法承受壓力,夫妻關係失調,然後造成離婚呢? (相關報導: 太魯閣號出軌釀禍,網爆「站票存廢」戰!花東人無奈吐關鍵 更多文章

都有可能,畢竟百物蕭條,而且通貨膨脹嚴重的時代,我們很難說雙親家庭的經濟優勢就比較好。香港首富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他的前女友梁洛施生了兩個兒子,從未結婚,單親媽媽的梁洛施得到億萬的分手費,經濟狀況仍然很好,但在受採訪時說到:「有錢不一定幸福。」顯然經濟問題或許不是單親家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