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串流(over-the-top, OTT)平台與服務與平台的興起,不僅改變消費者收視習慣,也改變影視的產製流程。透過公共電視總經理徐秋華與瀚草影視總經理兼戲劇製作人湯昇榮的對談,從電視台與製作方的角度,解析OTT 時代下台灣影視產業的下一步。
近年影音串流平台大舉進攻影視產業,對於想看的節目,消費者已經不需要按照電視台排播的時間守在電視機前,只要有網路與OTT 平台應用程式,透過電腦、手機、平板等裝置隨時隨地都能觀看。

早在2013 年左右,當時任職於客家電視台的湯昇榮就觀察到,OTT 平台的興起將會對影視產業帶來變革。「以前觀眾是按照電視台排播的節目表來收看節目,但OTT 的出現讓觀眾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與方便的時間點選收看。」湯昇榮形容OTT 就像是一家超級市場,上架的影片就像是貨架上的各式商品,喜劇、愛情、家庭、驚悚……消費者能依據個人的喜好選擇想要的產品,「收視選擇權回到了觀眾手上。」湯昇榮表示,各OTT 平台能提供什麼吸睛或獨創的內容獲得觀眾的青睞,便成為決勝點。徐秋華則回應道,過往台灣常見的偶像劇,一部戲至少需要16 集的拍攝規畫才能培養收視群眾,本土劇更是動輒幾十集,但在OTT 時代,因為收看時間與地點較彈性,6 集或10 集上下,只需一個下午就能追完整部劇,反而更受觀眾青睞,「OTT 的確改變了觀眾的收視習慣。」在集數較為精簡的趨勢下,影視產製的類型必須更多元、明確,才能抓緊各類型的主力觀眾。
OTT 資金挹注戲劇產製
「早先OTT 業者都是以購買影視作品版權播放的模式經營,但後來漸漸意識到,還是得擁有自製內容才能讓作品持續在平台上播放。」徐秋華解釋道。於是,從Netflix 打響第一炮投資戲劇製作開始,OTT 業者紛紛掏出資金挹注戲劇產製。徐秋華接著說明,過去商業電視台製作戲劇需仰賴廣告收入來支撐,但現今廣告主的廣告預算已經大量流往網路平台,於是她明確地指出,「OTT 業者挹注資金在戲劇產製上,是對影視產業的第一大影響。」
湯昇榮則認為,未來戲劇製作的新型態可能會轉為由電視台、OTT 業者等共同投資,壯大製作預算,而拍出的成品可在電視台頻道與OTT 平台共同播放。目前除了國外業者如Netflix、HBO GO 等國外OTT 平台外,國內如myVideo、friDay 影音、CATCHPLAY+、LINE TV 與KKTV 等OTT 平台業者,同樣在台灣戲劇的製作上投入相當資金,共同推進影視產業的蓬勃發展。徐秋華對於這樣的發展保持樂觀,她也提到,隨著台劇逐步登上國際OTT 平台,面對國際收視競爭的同時,相對也需要匯聚、投入更多製作成本以提高戲劇品質。

(相關報導: 影評/Netflix《茶金》結局跌破眾人眼鏡!多條感情線畫下句點,網友直呼劇情太虐心 | 更多文章 )

好內容是邁向國際的關鍵
徐秋華指出,OTT 對影視產業的另一大影響,是將全世界的影視作品帶到同一個競爭市場,徐秋華認為,國際OTT 平台的興起,觀眾不僅能在第一時間就看到全球最新上映的戲劇,對劇種的接受度也變廣,更重要的是,對於戲劇內容與品質的要求也隨之提高。「一打開國際OTT 平台,有美劇、韓劇、日劇……有選擇就免不了會有比較,你以為台灣人就一定選擇台劇嗎?沒有!作品不理想,觀眾不會想看。」湯昇榮直言,影視作品在國際平台上架,雖有機會吸引全球觀眾的目光,但也得跟全球作品一較高下,這是個機會,但也有被淘汰的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