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4月10日),中國和緬甸簽署《中緬原油管道運輸協議》,已經閒置兩年的中緬原油管道終於投入運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在北京會見來訪的緬甸總統廷覺。這是 廷覺去年3月就任總統 後首次訪問中國。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說,兩國政府已簽署《中緬原油管道運輸協議》,這條長達770公里的管道將很快投入運行。
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運載14萬噸原油的蘇伊士油輪已靠泊中緬原油管道起點——緬甸的馬德島港,並於10日晚開始卸油。
中緬原油管道和中緬天然氣管道共同組成中緬油氣管道項目。該項目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石油)和緬甸油氣公司合資建設,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一部分。
目前,中國約有五分之四的進口原油必須途經馬六甲海峽。而中緬油氣管道可以將來自中東地區的油氣避開馬六甲海峽,從緬甸經陸路直接輸送到中國。
北京一直擔心中國的能源進口過度依賴馬六甲海峽。除了當地猖獗的海盜行動之外,中國政府還擔心,一旦中美關係緊張,美國海軍可以輕而易舉地掐斷中國的能源供應。
中緬天然氣管道已於2013年開始輸氣。但由於中緬關係降溫,中緬原油管道於2015年1月「試投產」後,一直閒置至今。

兩國領導人還討論了中國在緬甸投資建設的「密松水電站」工程。由於緬甸當地居民持續抗議,時任緬甸總統登盛於2011年宣佈 擱置了該項目 。自那以來,中方一直要求再度開工。
劉振民說,兩國領導人就密松水電站項目「基本達成共識」,但只是模糊地說,雙方將「朝著有利於雙邊關係發展,實現雙方互利共贏的方向」來探討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案。
路透引用消息人士的話說,中方在水電站問題上的立場已經改變,有可能會放棄該工程,換取在緬甸的其他經濟或戰略利益。
劉振民說,緬北衝突對緬甸和中國政府都構成挑戰。 (相關報導: 翁山蘇姬:人權偶像成了沒人愛理的政客? | 更多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