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柯韓兩人看非典型政治人物的崛起

「柯文哲說自己是墨綠,韓國瑜出身極藍,但他們都走在中間的路上。當然,先把意識形態擱置一邊絕非長久之計⋯⋯」(資料照,美聯社)

這次九合一地方選舉,韓國瑜已經寫下了驚奇的歷史,他以國民黨邊緣人之姿,搖身一變成為了救世主,如果說這次是韓國瑜以一人之力,拯救全黨,其實並不為過。以韓國瑜爆紅的速度與能量來看,前所未有,不但民進黨跟不上腳步,從倉皇應戰到全面敗潰,國民黨內部也是瞠目結舌,對於這個「意外」的勝利,霎時間也不知怎麼應對。國民黨應該要了解的,這場勝利不是自己的勝利,單純是韓流效應的外溢,再加上人民對於民進黨這兩年來的胡作非為作個總檢討罷了。

能拿韓國瑜作為類比的,至今也只出現過一例,就是台北市長柯文哲。柯文哲四年前在勸進聲中宣布選台北市長,從一開始素人從政,初學乍練,到現在成為無黨共主,一人挑戰兩黨,也是寫下傳奇。從柯文哲到韓國瑜,我們是否能找尋兩者的共通性,解答這兩次台灣政壇上瞬間引爆的力量。這是政治文化正在轉變?還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最佳典範?

2018年11月24日台北市長選舉投票,25日凌晨開票結束,柯文哲宣布勝選,支持者歡欣鼓舞(AP)
「從柯文哲到韓國瑜,我們是否能找尋兩者的共通性,解答這兩次台灣政壇上瞬間引爆的力量。」圖為2018年11月24日台北市長選舉投票,25日凌晨開票結束,柯文哲宣布勝選,支持者歡欣鼓舞(資料照,美聯社)

要了解柯韓兩位爆紅的因素,不得不從他們的「非典型政治性格」談起。典型的政治性格就是大家從小到大熟悉習慣的政治人物樣貌,他們狀似言之鑿鑿,卻常表裡不一,根據他們的黨派與出身,大致上已經被選民歸類,屬於特定的階層範圍與政黨屬性。因此,他們的姿態、談吐、氣息都是在預期之內,大抵上符合社會某一群體的期待,每日所言都是標準模式的政治話語,餵養大眾視聽,有些千篇一律,了無新意,有些是枝詞蔓說,刷存在感。哪天一旦不小心超出邊界,說出了真話,就可能被認定為失言,會因此失足落馬還是一鳴驚人,單靠個人造化了。如果請你將印象中的政治人物樣貌寫出來,我想應該不乏是拘謹、古板和看似完美。典型的政治人物像是掛在牆上的古典複製名畫,看似經典卻又庸俗,歷久彌新卻又矯揉造作,表面上有著刻意為之的美麗,丹青之下盡是無聊的筆觸。如將之拿掉,牆面又過於白淨,好端端放著,日子久了,也成習慣了。

但非典型政治人物不一樣,簡單來說,他們沒有染上政壇積習已久的教條,不太會照著劇本唱戲,由於他們的爆紅是自己也沒想到的事,因此「做自己」就是他們從政行為的核心。千萬不要小看「做自己」的威力,非典型政治人物更能有效展露自己內心價值,他們不必透過包裝,反而呈現本質就是最好的策略,因為從政模式不一樣,他們不必刻意偽裝自己來尋求支持,反而是貫徹自己的信念,展露人格特質,讓民眾來追尋。所以柯文哲發表選後感言,笑稱是「阿伯回來了」,「而且明天還是一如往常一樣的工作」,這就是他以一貫之的形象,也是民眾喜歡他的緣由。由「一日市長幕僚」影片造成的炫風可以看出,沒有華麗的包裝,頑固但執著的柯氏風格展露無遺,照樣能成為網民追隨的目標。如果進一步觀察柯韓兩位說話的方式,會發現他們多半用直白易懂的語言,與社會大眾產生共鳴,與傳統政治人物差異甚大。 (相關報導: 風評:台北翻了新頁,只有丁守中還留在投開票日 更多文章

2018年11月24日台北市長選舉投票,25日凌晨開票結束,柯文哲宣布勝選(AP)
「進一步觀察柯韓兩位說話的方式,會發現他們多半用直白易懂的語言,與社會大眾產生共鳴,與傳統政治人物差異甚大。」(資料照,美聯社)

非典型政治人物的公眾形象多半真實,表裡如一,講究自然的呈現,你會發現,他們都會勇於承認自己的不完美,在不完美的外表下,並不是顯露無知,反而展現真誠,就像柯文哲面對媒體逼問,他常對鏡頭說:「這我不知道,要帶回去好好研究。」或是抓抓頭,表情無奈,求饒不要再逼他表態了。又如韓國瑜自承才來高雄不久,很多問題還沒有完全想透。由此可知,非典型政治人物不將自己視為體制內的人,無意承接虛有的表象,這幫助他們有認知問題存在的能力,反而成為問題解決者。這也代表老百姓想看的是有血有淚的常人,而不是徒具形式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