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80萬人遇害,法國負有巨大責任!」最新報告:1994年法國對盧安達種族滅絕「視而不見」

1994年東非盧安達種族大屠殺的死難者(I, Inisheer@Wikipedia / CC BY-SA 3.0)

1994年4月7日,中非國家盧安達爆發近代規模最慘重的大屠殺,胡圖族在3個多月內殺害80萬圖西族人(Tutsis),支持胡圖族的法國一直被指控是幫凶。法國總統馬克宏下令成立的歷史委員會26日公布研究報告,指出法國當年在盧安達大屠殺時並未採取足夠的行動,因此法國對這場悲劇負有「巨大責任」。

2019年5月,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下令成立15名成員組成的歷史委員會,由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EHESS)歷史學家杜克雷(Vincent Duclert)帶領,透過檔案分析法國在1994年盧安達種族滅絕(Rwandan genocide)扮演的角色。這個委員會沒有任何專研盧安達的專家,馬克宏認為此舉有其必要,以確保該委員會完全中立。

分析報告:法國對盧安達大屠殺視而不見

法國長年被指控當時未採取足夠行動制止盧安達大屠殺,甚至是幫凶,而這件事至今仍破壞著法國與盧安達之間的關係。該委員會26日發布的報告指出,法國對胡圖族(Hutu)準備發起盧安達大屠殺「視而不見」,但沒有證據表明法國參與這場大屠殺。

盧安達大屠殺受害者的衣物。(美聯社)
盧安達大屠殺受害者的衣物。(美聯社)

該報告寫道:「長久以來,法國與鼓勵種族主義大屠殺的政權有來往……它對該政權最激進的成員準備發起種族滅絕依舊視而不見。」該報告批評當年法國總統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領導的法國當局採取「二元觀點」,將盧安達胡圖族總統哈比亞利馬納(Juvenal Habyarimana)定位為「盟友」,將烏干達支持的圖西族武裝部隊定為「敵人」,然後很晚才發起軍事干預,但為時已晚,無法制止種族滅絕。

1994年6月至8月,根據聯合國授權,法國領導軍事人道主義干預行動「綠松石行動」(Operation Turquoise),但批評者認為這其實是為了支持胡圖族政府,而法國政府也屢屢遭指責包庇盧安達大屠殺的嫌犯,讓他們得以在法國的軍事保護下逃脫。

盧安達大屠殺的受害者遺骨,被保存在一所博物館中。(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盧安達大屠殺的受害者遺骨,被保存在一所博物館中。(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該委員會的分析報告指出,1994年7月,盧安達大屠殺的「凶手及策畫者」藏身於法國在盧安達西部建立的安全區,法國當局拒絕予以逮捕,密特朗及核心集團成員擔心在烏干達與圖西族組成的盧安達愛國陣線(RPF)的影響下,英語影響力會進入說法語的非洲國家。

該報告講述當時的法國決策者陷入「後殖民」思想,他們支持盧安達胡圖族總統哈比亞利馬納的「種族歧視、腐敗、暴力」政權,而密特朗與哈比亞利馬納保持「牢固、私人、直接」的關係。

盧安達大屠殺25周年(AP)
盧安達大屠殺受難者的照片(AP)

該報告指出,當法國政府有「道德義務」確保不再發生種族滅絕時,法國當局的行為就好像「面對種族滅絕時不可能採取行動」。 (相關報導: 25年前的這一天,他們開始殺人,100天內殺了80萬人……盧安達悼祭大屠殺25周年 更多文章

英國記者兼作家沃利斯(Andrew Wallis)對卡達「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表示,該報告具有「爆炸性」:「對我來說,引人注目的是,他們說法國情報部門知道是胡圖族極端分子擊落了哈比亞利馬納總統的飛機,這被認為是引起盧安達種族滅絕的原因。先前法國法官的報告否認這一點,並將責任歸咎於盧安達總統卡加梅(Paul Kagame)的盧安達愛國陣線,而27年來,這種錯誤的資訊已經向許多人宣傳。這就在他們的檔案,而他們知道這其實並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