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北韓試射的新型飛彈有何本事?軍事專家:美韓有麻煩,這是能輕易穿透南韓空防的戰術核武載具

北韓25日上午再度發起軍事挑釁,在咸鏡南道咸州一帶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2枚近程彈道飛彈。(美聯社)

北韓官媒朝鮮中央社26日指出,朝鮮國防科學院25日試射的是一款「新型戰術制導飛彈」,驗證了「改進型固體燃料發動機的可靠性」、以及「低高度滑翔跳躍型飛行方式的變則軌道特性」。韓聯社則指出,這款飛彈很可能是俄國「伊斯坎德爾」飛彈的改良版、也就是美韓聯軍所稱的「KN-23」。軍事專家更指出,北韓很可能已研發出能搭載核彈頭的朝鮮版「伊斯坎德爾」,這代表北韓已經擁有能穿透南韓防空系統的戰術核武。

根據朝中社的新聞稿,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這次並未親臨試射地點,現場官階最高者應是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常委、黨中央書記李炳哲,待飛彈精確打擊東海(日本海)離岸600公里水域的目標後(南韓軍方稱這兩枚飛彈僅飛行450公里遠),他也立刻「向總書記同志彙報試射成功結果」。李炳哲表示,這次試射的武器對於「遏制朝鮮半島的潛在軍事威脅具有重大意義」。

北韓25日上午再度發起軍事挑釁,在咸鏡南道咸州一帶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2枚近程彈道飛彈。(美聯社)
北韓25日上午再度發起軍事挑釁,在咸鏡南道咸州一帶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2枚近程彈道飛彈。(美聯社)

其實早在2019年7月,國際媒體就認為北韓可能已經取得俄國的飛彈技術,試射了「朝鮮版的伊斯坎德爾」飛彈。尤其當時朝中社強調,該款戰術制導武器具有「很難攔截的戰術飛彈的低高度滑翔跳躍型飛行軌道的特點」,加上南韓軍方對於該款飛彈的飛行距離一再修正,顯然無法全程掌握飛行軌跡,一時間竟搞不清楚飛彈到底飛了多遠,還被媒體批評「跟丟了目標」。

無論是「俄版」還是「朝版」,「伊斯坎德爾」(Iskander)飛彈到底是何方神聖?俄軍曾經誇稱,上個世紀90年末期出現的「伊斯坎德爾」是一款「無法有效攔截」的傑出飛彈,強調其穿透敵軍防空飛彈陣地的傑出性能。外銷款的「伊斯坎德爾」被稱為「伊斯坎德爾E」,與俄軍「伊斯坎德爾」的最大差別是,射程從400多公里被閹割到只有280公里。

北韓25日上午再度發起軍事挑釁,在咸鏡南道咸州一帶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2枚近程彈道飛彈。(美聯社)
北韓25日上午再度發起軍事挑釁,在咸鏡南道咸州一帶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2枚近程彈道飛彈。(美聯社)

「伊斯坎德爾」雖然是一款彈道飛彈,但其飛行高度最高僅50公里左右、飛行最終階段還可以多次改變飛行路徑、做出迴避動作,避免遭到反飛彈系統攔截擊落。又被稱為R-500的巡弋飛彈版「伊斯坎德爾K」,則在2008年試射成功,射程可達數千公里。正是這款飛彈的存在,惹怒了北約與川普。川普指責俄羅斯違反了《中程飛彈條約》(INF),但在俄羅斯推說該款飛彈射程不足500公里後,美國政府便宣布暫停履行INF,俄國總統普京也隨即跟進。

那憑什麼說北韓試射的飛彈是近似於「伊斯坎德爾」的新武器呢?朝鮮人民軍在2019年試射新武器後,專家與南韓軍方均從官媒公布的飛彈發射照研判,認為這款飛彈「忠實複製」了俄軍的「伊斯坎德爾」外型,而且其飛行高度遠低於一般彈道飛彈的400公里,因此各界推測北韓已經取得「伊斯坎德爾」的技術、甚至研發出國產版本的「伊斯坎德爾」。 (相關報導: 想把文在寅拉進「反中包圍網」?美重臣到訪首爾,「2+2會談」聯合聲明南韓就是不提中國 更多文章

北韓25日發射的新式戰術制導武器(伊斯坎德爾、KN-23)分析。
北韓2019年發射的新式戰術制導武器(伊斯坎德爾、KN-23)分析。

更重要的是,美韓聯軍所監測到的飛彈發射高度,竟然只有50公里左右。若是一般彈道飛彈的400公里左右,最大高度肯定會超過100公里,因此專家認定,北韓這幾次發射的一定是類似「伊斯坎德爾」的新武器。其實2018年朝鮮人民軍建軍70周年大閱兵,北韓就曾展示外型類似「伊斯坎德爾」的飛彈,只是一直到2019年外界才首次確認,北韓手裡的「(仿)伊斯坎德爾」並非擺飾,而是真正可以實戰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