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政秉觀點:蔡英文勝選之後台灣經濟策略的新定位

作者認為,2020年全球局勢仍在渾沌動盪之中,但應該也是總統蔡英文(見圖)展開第二任執政之年。小英勝出之原因甚多,但其中一項是還不錯的經濟指標,譬如GDP成長率居亞洲四小龍之冠、大批的台商回流、股市屢創新高等。(資料照,盧逸峰攝)

一、前言

2020年全球局勢仍在渾沌動盪之中,但應該也是辣台妹展開第二任執政之年。小英勝出之原因甚多,但其中一項是還不錯的經濟指標,譬如GDP成長率居亞洲四小龍之冠、大批的台商回流、股市屢創新高等(雖然無法斷定這是國際環境大因素使然?還是真的是小英施政的有效性?)。所以堅實的經濟表現永遠都是勝選及長期執政的基石。不過綠營要問的是,現行的經濟大策略是否可續保未來十年、二十年的台灣榮景?即使四年政績不俗,但既有的「五加二」戰略是否有發揮到當初設定的目標?這四年下來,它發揮了哪些效果?但是否也可能滯礙了某些機遇?面對未來,寄望長期執政的本土政府難道不需要一個更切合時代趨勢、更能引領全民風潮的經濟大戰略/口號嗎?

總統蔡英文(右三)、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右一)、立委許智傑(右二)和多名民進黨籍市議員皆出席活動。(圖/徐炳文攝)
作者質疑,面對未來,寄望長期執政的本土政府難道不需要一個更切合時代趨勢、更能引領全民風潮的經濟大戰略或口號嗎?。(資料照,徐炳文攝)

二、台灣大戰略的近期背景

2011年,美國為了能夠保持其全球先進的科技地位,率先提出先進製造夥伴聯盟AMP (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計畫,之後德、日等創新國家也紛紛喊出他們在科技領先的策略口號,其中最著名的是德國的「工業4.0」和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台灣則在2015年,由馬政府喊出「生產力4.0」,2016年小英政府上台之後,則喊出「發展五大產業」的策略,後來則陸續修正為「五加二」或加更多的產業策略(「五加二」產業指的是:亞洲矽谷、生技醫療、綠能、智慧機械及國防航太等五大產業,再加上新農業與循環經濟)。

事實上,不論策略口號為何,約十年前,全球已經逐漸認知智能時代之來臨,包含物聯網、機器人、自動生產線、雲端資料庫、數位貨幣、智慧工廠及共享經濟等新興技能出現。而到了最近五年,全球則已震撼性地追趕爆炸般的智能技術了:5G、行動支付、智慧城市、金融科技(Fintech)、人工智能(AI)、大數據與量子運算等。所以檢視各國喊出的成功之策略口號,起碼必須發揮出二大功能:一是反應時代大趨勢,趕上潮流,甚至領先全球;二是造成全民風潮 - 產官學民共同投入,蔚成運動,達成翻轉、趕超及領先的戰果。

三、「五加二」產業策略無法反應時代大趨勢

從上述國家策略的兩大功能而言,小英現行的「五加二」口號的功能成效不佳。首先,這一波智能的大浪潮是全面性的襲捲所有產業,亦即智能的革命除了發生在高科技產業本身,如機器人製造及軟體業外,既使是非常傳統的產業,例如紡織業、食品業、塑膠業等,也都正在翻天覆地的改變,何況還有一些從未聽聞的新產業橫空出世,例如共享業及外賣業等等。所以「五加二」甚至「五加N」的策略都是源自過去經濟發展的舊思維-喊出關鍵產業,集中發展幾個產業的策略。 (相關報導: 汪志雄觀點:民調不可信,蔡英文連任信心從何而來? 更多文章

而在大變動的時代,不管是五加多少,都不足以反應這種全面性之改變和新興的全領域需求。這種新時代的驚天動地的改變,感受最深的莫如各產業位居全球前列的台灣企業家們。以筆者所處的區域(雲林縣)而言,如紡織業的福懋工業、製鞋業的豐泰實業及車框業的巧新科技等,皆未被列入「五加二」的核心產業中,但卻都是全球傳統產業中的領先廠商,他們最知道全球競爭對手的技術走向,但在升級的大浪潮中也身處挑戰/困境,雖然已投入大量資源,但仍急待技術支援。但我們政府的核心策略卻完全自外於這些領先企業的需求。更別說連張忠謀都砲轟半導體產業居然都未包括在「五加二」之中。而近日媒體揭露,台積電竟然是全球最領先的AI公司,表示台灣的領先企業,基本上已放棄了對政府的期待,而政府在投入巨資以拉拔台灣的關鍵產業的成就究竟如何?是否也可能像打水漂般,成功的案例在哪裡?著實令人疑惑。

20191102-總統蔡英文2日下午前往台南,出席民進黨立委參選人林宜瑾競選總部成立大會。(蔡英文競選辦公室提供)
作者認為,反應時代大趨勢和造成全民風潮的國家策略兩大功能而言,總統蔡英文(見圖)現行的「五加二」口號的功能成效不佳。(資料照,蔡英文競選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