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江蘇一名五年級小學生在作文課後跑出教室翻越欄桿墜樓身亡。學生家長質疑,老師批評學生作文未傳遞正能量或許與墜亡有關,引發網路對「正能量」教育的討論。
教育專家對BBC中文表示,事件反映出中國需要反思應試作文教育的固化模式,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批判和質疑的能力。
作文課後墜亡
據中國媒體梨視頻、《瀟湘晨報》報導,6月4日下午3時15分,江蘇常州河濱小學學生繆可馨上完作文課後墜樓身亡,其家長稱老師批評孩子作文未傳遞正能量,懷疑與孩子墜樓有關。
繆可馨家長接受採訪時稱,從監控看到,當日下午孩子在上完作文課後面色痛苦跑出教室,爬出欄桿墜樓,送到醫院搶救後不治身亡。「一個正常的孩子,她怎麼可能沒什麼事情自己衝出去。」家長質疑。
繆可馨母親在微博上稱,在孩子作文本看到她墜樓前被老師批評太過負能量的《三打白骨精》讀後感。繆可馨在文中寫道:「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蒙騙。在如今的社會裏,有人表面看著善良,可內心卻是陰暗的。他們會利用各種各樣的卑鄙手段和陰謀詭計,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繆可馨的整篇作文都被老師畫滿了紅色筆跡。上述這句話旁邊,老師還在頁面頂部批註了一句,提醒要「傳遞正能量」。繆可馨母親認為,繆可馨因為這篇作文受了很大打擊,而且以前這名老師也打罵過孩子,懷疑孩子墜樓與老師教育不當有關。
官方調查和老師說明
但官方的調查否認了家長的質疑。6月12日,常州市金壇區廣播電視台發佈通報,金壇區區政府辦、區教育局、區公安分局成立的聯合調查組稱,走訪班級學生45名、學校老師3名,未發現當天課堂中存在辱罵、毆打學生情況。公安部門透過現場勘查、查看監視錄影器和走訪調查等工作,排除他殺。
調查組公布的通報沒有提到繆可馨這份作文。聯合調查組還表示,對學生家屬的訴求,學校在與家長協商處理。
中國媒體「澎湃新聞」6月15日引述聯合調查組成員稱,事發當天課堂上,任課的袁老師當場批閲作文,對繆某某的作文只寫了「傳遞正能量」五個字,紅線部分是小孩子自己回到座位後,自己改的。
袁老師在其情況說明中稱,課堂上說話語氣平和,沒有批評打罵。她第二次批閲繆可馨作文時建議:「可以圍繞孫悟空打白骨精時,一次不成又打一次,再打一次,像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等方面,去談談感受。」
引發「正能量」討論
事件在網上引發討論,一些網友聯想起不久前黑龍江男孩鐘美美(原名鐘宇升)在影片中傳神地模仿老師走紅,但隨後卻被刪除。
鐘美美後來表示,影片是自己主動刪除。《新京報》引述黑龍江農墾寶泉嶺管理局教育局稱,學校曾與鐘美美接觸,認為應該從正面引導他,拍一些「正能量作品」。
有網友認為,中國社會不斷宣揚的「正能量」意即只能「說好話唱讚歌」。「只能說好話只能按著一條道路走才是正能量,說真話大膽發表自己對社會的看法就不是正能量了。」微博網民「RareLover-」說。
也有網友指出,「正能量」這個詞讓社會變成了一個只有讚美沒有批評的世界。
「一旦『正能量』從大眾心理學術語轉化為政治性的大眾意識形態術語之後,原本那種對困難、問題、不足的承認、反思和理性認知,卻變成了一種單純的對社會現實中所謂積極向上、陽光和正面的事物的單向讚頌,彷佛這個世界不再有任何的不足和缺憾。一個原本既有正面也有負面的多維世界,被置換為一個只需讚美而無需批評和反思的單維美好新世界。」一篇題為《在「正能量」的世界裏,更接近真相的是孩子》的微信公號文章寫道。
中國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對BBC中文網表示,老師要求學生的作文要傳遞正能量,問題核心在於應試作文模式,只要應試作文模式不變,就不太可能會改變。
「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是,現在的作文就是應試作文,不是鼓勵學生『我筆寫我心』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而是要按照命題者的意圖作文,只有表達「正能量」,才能獲得高分。」他說。
熊丙奇認為,透過這起事件,需要反思應試作文教育的固化模式,推進評價體系改革,重視培養學生的個性、興趣與獨立思考能力。 (相關報導: 「中國隱瞞才讓全球疫情如此嚴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談瘟疫、自由與死亡,耿爽竟稱「極端不負責任、請多貢獻正能量」 | 更多文章 )
「我國要培養創新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就必須有鼓勵批判、質疑以及教育學生學會批判、質疑的土壤,」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