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全球許多最大、最知名製藥公司的大本營。但在對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研發競賽中,中國正在研發投入上與美國較量,這些積極行動料將很快改變抗疫形勢,並可能改變美中的地緣政治競爭。
中國政府(包括軍隊和幾家具有國有背景的公司)已承諾投入上億美元並清除監管障礙以加快疫苗研發。甚至在研發領先者尚未揭曉前,中國國內製藥商就已開始擴大產能,因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承諾要把中國研製的疫苗提供給全球。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數據,全球目前進行人體試驗的10種候選疫苗中,五種由中國政府和中國公司主導。
其中兩種來自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China National Biotec Group Co.),該公司對新疫苗研發已投入超過人民幣50億元(約台幣210億元)。另一項研究與中國軍方有關,上個月在加拿大獲得第三階段臨床試驗的許可後,已在國外展開有效性試驗。
人們開始將研製可行的新冠疫苗與登月工程太空競賽作比較。率先研製出疫苗將有力表明中國的雄心和技術實力,同時也有助於轉移對中共去年在武漢最初出現新冠感染病例後隱瞞消息的批評。
北京方面高調向其他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捐贈口罩和醫療器材後,率先研製出疫苗將有助進一步提升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更實際的是,在全球其他地區經濟陷入困境之際,如果中國能在疫苗研發方面取得突破,將可進一步重建國內公眾信心並重振經濟。這些都可能加深北京與華盛頓之間的裂痕,有些美國官員將把中國的成就視為中國構成的競爭威脅日益加劇的實例之一。
紐約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全球衛生問題高級研究員Yanzhong Huang表示,越早研發出疫苗的國家經濟就會越早復甦。他說,這可能會改變遊戲規則,進而影響地緣政治平衡。
習近平5月在一次備受關注的談話中對WHO表示,如果中國成功研發出疫苗,將與全球共享。
他沒有提供具體細節,但業內專家預計,包括中國在內所有國家都將優先為本國公民接種疫苗。美國應對傳染病的主要專家佛奇(Anthony Fauci)博士說,他預計北京方面會將疫苗主要用於中國廣大民眾。他在上周接受採訪時未針對美國是否將使用中國支持的疫苗發表評論,並說現在判斷誰會率先開發出可行疫苗還為時過早。
中美兩國均表示,目標是在年底前研製出一種疫苗。中國總理李克強6月4日稱,預計中國政府和私營機構將在新冠疫苗、治療和檢測方面投資超過人民幣100億元(約台幣420億元),目前投資規模為40億元。
有跡象表明,目前雙方在疫苗研發競賽中勢均力敵。與總部位於天津的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CanSino Biologics Inc.)以及中國軍方合作的中國研究人員最先在著名醫學雜誌《刺胳針》(The Lancet)上發表經過同儕審查的第一階段臨床試驗詳細結果。美國製藥商Moderna Inc. 則在前幾天公布了有前景的第一階段試驗結果,但是透過新聞稿發布,沒有經過同儕審查。
康希諾生物進展迅速的背後是中國政府大力支持,而政府也將該公司取得的進展當成國內宣傳工具。領導此研究團隊的科學家是54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陳薇,據新華社報導,陳薇和團隊的幾名成員均在首批接受實驗性疫苗接種的人員之列。
稍早之前中國社交媒體上曾流傳一張照片,顯示一名身穿軍裝的女性在中國共產黨黨旗前接受注射。
與美國不同,中國還沒有在人體上試驗最先進的疫苗生產技術,美國率先進行臨床試驗的候選疫苗是基於信使RNA的技術。目前中國正在進行人體臨床試驗的候選疫苗中,四種是採用傳統疫苗生產技術,使用滅活病毒、在培養皿中培養他們、然後弱化以用於人類。長期以來,這種技術生產出來的疫苗被用來保護人類免受常見流感、A型肝炎、脊髓灰質炎和狂犬病的侵襲,但也被認為更加麻煩和昂貴。
在中國前兩期臨床試驗中,中國生物技術研發的兩種候選疫苗已在2000多人身上進行試驗。該公司尚未透露將在哪裡進行第三期試驗。對於標準臨床試驗,前兩期主要是測試安全性;第三期為療效試驗。
很多其他中國公司正在研發候選疫苗,包括北京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Sinovac Biotech Ltd.),但該公司也尚未進入第三期試驗。科興與多個政府機構合作,已在中國江蘇省開展一期和二期試驗。
專家表示,可能的情況是,中國先於美國和其他國家開發出一種新冠疫苗,但在國外無法產生吸引力。2017年,中國軍方研發的一種伊波拉(Ebola)疫苗獲得中國監管機構的批准,但從未進入全球市場。默克公司(Merck & Co. Inc.)生產的一種伊波拉疫苗後來獲得美國和歐洲監管機構的批准,並得到WHO認可。
近年來出現一些欺詐和監管不力情況後,中國還面臨對疫苗品質和安全性的擔憂。有些研發新冠疫苗的中國公司已受到醜聞困擾,包括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China Pharmaceutical Group,國藥集團)旗下一家子公司,國藥集團是中國生物技術母公司。2018年上述子公司的部分嬰兒疫苗被發現不符標準,引發公眾的憤怒情緒。
中國國產疫苗出現品質控管危機,民眾人心惶惶(AP)
無論是否第一個研製出有效疫苗,中國可觀的製造能力意味著,中資公司可能在為全球生產足夠劑量的疫苗上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是全球最大疫苗生產國之一,每年生產數億劑疫苗。2009年,中國實現一個里程碑,成為第一個大規模生產H1N1流感疫苗的國家,當時科興的疫苗獲得國內監管機構的批准。2013年,中國生物技術成功研製出日本腦炎疫苗。這是中國研發的疫苗首次獲WHO批准進行全球分銷。
中國稱,中國生物技術已在北京建立世上最大的疫苗生產設施,年產能力為1億劑疫苗。該公司表示,第二家工廠本月在武漢建成後,年產能共將達到2億劑。
中國官媒《中國日報》5月在一篇報導中估計,世界2/3的人口(約50億人)需接種新冠疫苗。報導稱,能夠開發一種或多種疫苗選擇,將有助於把中國的生物技術產業提升到世界一流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