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彈少年團》憑什麼受邀到聯合國演講?她研究後震驚:他們創造的價值決定了現在的地位

防彈少年團日前受邀至聯合國演講。(圖/YOTTA)

先簡介一下主角BTS,中文是「防彈少年團」,為南韓非常知名的偶像團體,成員共有7人,號稱是南韓第一個以「韓文歌」打入美國流行音樂市場的團體,創下了許多傲人的紀錄,也被人稱為「記錄少年團」。

我對防彈少年的第一印象是前陣子他們在聯合國發表演說,那時我頗為驚訝,他們是誰?很紅嗎?為什麼會有一群年輕的大男孩可以在聯合國發表演說?但是礙於男孩團體與姐的距離實在太遙遠,後續也就沒有再追下去了!

穩抓1%客群,成功並非偶然

出版社問我是否有興趣看看這本書,我第一個念頭是,介紹偶像團體的書…不是我的style吧!不過她告訴我,這本書是以商業經營、行銷分析的角度去討論防彈少年的成長歷程,我就很有興趣了。畢竟年紀大了,大多處在同溫層,但是做投資你必須跨出去了解這個世界現在到底是什麼樣子,才有辦法抓到趨勢的脈動。

講那麼多,我對這本書評價到底如何?老實說我真的覺得不錯,作者在討論BTS的發展歷程時,也會帶到許多我們投資研究時熟悉的公司案例,相互比較其中的相似性。除此之外,我更贊同作者在這本書保持的觀點:他認為防彈少年的崛起是獨特的,但並非神話!

很多專家認為防彈少年的爆紅是一連串縝密的策畫的結果,但是,作者認為防彈少年的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因素組成。

在韓國、甚至放眼到整個世界,藝能產業競爭是如此激烈,BTS一開始並不被看好、甚至連上綜藝節目的機會都沒有,反而讓他們從少變成巧,以有限的資源拓展,從小眾市場出發,與粉絲建立緊密的關係不斷傳播,並搭上串流影音的趨勢而起,才變成大家口中的「神話」。

時下網紅、youtuber生態是很好的例子,這些網紅也是從鞏固一小群粉絲開始,慢慢擴張到百萬粉絲、千萬,這些網紅的經營型態也與以往偶像包裝不同,他們與粉絲互動,好像你的朋友一樣開玩笑、關心你、融入你的生活,你更相信他們甚於許多名人,這些人可以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從防彈少年的例子也可以延伸出更多討論。以商業領域來說,「新創產業」亦是如此,許多公司一開始也是以滿足特定群體的需求出發,以最少的資源發揮極大效用。當使用者體驗與滿意度逐漸上升,透過網路效應向外擴散,形成一股潮流,呈現指數增長。

投入成長市場,培養精準眼光

產業週期從一開始的導入期,只有少數消費者願意以身試法,讓前人多戰死在沙場上,等到產業開始成長、甚至步入成熟後,後人收割果實。我們在投資時,評估是否該買入一家公司的股票,也應判斷公司目前的發展到底處在什麼樣的位置?

創投產業有資金可以投入導入期、較高風險的公司,因為他們有本錢,有時間等待,可以多灑網,只要某幾間公司成功,即可以獲得豐厚的報酬。但是一般的投資人,反而應該耐著點性子,觀察趨勢動向,挑選已經趁勢而起的公司。 (相關報導: 明明活著就是希望,為何會有人選擇走上絕路?心理師揭《誰是被害者》最沉痛的真相 更多文章

企業再怎麼認真努力,所屬的市場都無法逆轉產業的大趨勢,想要成功,必須確實「投入成長市場」。這點呼應了我們之前曾引用段永平的話:「我個人不太關心前沿的東西,我一般比較滯後,看懂了好的公司再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