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1949年10月底的「古寧頭戰役」,被稱為是場影響國家生存發展的關鍵戰役,不但維持台海穩定,更影響70年來和平發展與台灣現有的民主生活制度。今年古寧頭戰役先後屆滿70周年,傳統上逢5、逢10都會擴大慶祝、紀念,對國軍而言更是如此,國防部日前在軍史館舉辦特展,開幕當天由參謀總長沈一鳴上將主持,而因立法院總質詢不克前往的國防部長嚴德發,早一日則由相關聯參陪同前往展場了解整備情形;總統蔡英文今(23)日更親自前往金門主持紀念大會,展現對戰役的重視。而這場戰役究竟為何重要,以及當初國際局勢和時至今日對未來展望又是為何,令人關注。
1949年初,國軍在「徐蚌會戰」中失利,戰事逆轉,共軍繼續向東南沿海各省大舉進攻;同年十月中旬廈門宣告失守,從而導致金門被圍的態勢,戰事呈現一觸即發之態。而當時國際局面又呈現一種中共得蘇聯支持,美方因與中共簽署「中美關係白皮書」,對我採袖手旁觀的姿態,軍事援助趨緩,國家頓時來到危急存亡的窘迫關口。
總統蔡英文23日赴金門,前往太武山國軍公墓致祭,追悼古寧頭戰役陣亡將士。(軍聞社提供)
由於開打壓力逐步落到金門,國軍自8月起,先調22兵團進駐,另外又再陸續增調201師和18、19軍,駐防重兵積極備戰,金門瀰漫一股山雨欲來的氣氛。當共軍攻破廈門後,即進一步準備向金門發起進攻,但因徵集跨海用船隻數量不足,一直拖到10月24日晚間才展開行動,據說當時共軍希望能在3天內將金門拿下。
10月24日深夜,海上的共軍部隊集結3個船團,想利用潮差及光線不佳之際,對金門發起突襲搶灘,25日凌晨2時許,船團來到金門後沙、攏口、古寧頭一帶海面,距岸大約6、700公尺,我守軍發現後,雙方展開激烈駁火;國軍派駐在金門的201師601、602團,不僅阻敵登陸,而後又與共軍持續交火,共軍戰線因而遭到切割,201師可說是在戰役中立下首功的國軍部隊。另外像是擔任機動打擊兵力的118師353團同樣有2個營兵力殺到共軍登陸的灘頭,對敵產生壓制作用,使其即便搶灘成功也只能四散各處前進。
今年是古寧頭戰役70周年,軍史館現正進行紀念特展,展出包括當時參戰的三軍裝備模型。(蘇仲泓攝)
在灘岸作戰告一段落後,國軍統整兵力展開反擊,由18軍軍長高魁元指揮,率所屬部隊從瓊林海岸一帶出發,逐步向古寧頭東側前進,到25日中午左右,共軍已開始敗逃,殘部當晚被包圍在林厝、北山、南山等地;26日上午,國軍118師、18師部隊與共軍在林厝交戰,接近中午時已收復大部;27日凌晨,共軍最後一個位於北山的據點遭我軍攻克,戰役至此大致底定。清晨殘餘1300多人尚藏匿在古寧頭一帶海灘,除400多人遭到擊斃,其他人均棄械投降,至此戰役完全結束。
(相關報導:
赴金門主持古寧頭戰役70周年紀念大會 蔡英文:和平從不是靠妥協退讓或卑躬屈膝
|
更多文章
)
官方統計,古寧頭戰役中,共軍登陸的兵力約在萬餘人,其中有7000多人被我軍俘虜,而國軍戰鬥中傷亡人數則為3000多人;我陣亡最高階者為19軍14師42團團長李光前。在戰役中俘虜的共軍,部分補入我軍,其餘則派船將之押返台灣,經感化教育後再補入國軍,不願意者,則於1950年後分批送返。除了有俘虜,也擄獲不少戰利品,其中包括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紙幣,相當特別。
今年是古寧頭戰役70周年,軍史館現正進行紀念特展。圖為館內陳展的古寧頭戰役擄獲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紙幣。(蘇仲泓攝)
壓制中國沿海 海、空協同地面作戰鎖住勝利
古寧頭戰役之所以能夠獲勝,除地面部隊付出甚多,也包括海、空兵力參與其中。例如25日清晨,海軍戰車登陸艦「中榮艦」在古寧頭以西海面以砲火牽制共軍,另外像是「202號掃雷艇」、「南安艦」等船艦皆協同陸軍遂行作戰任務。26日凌晨,海軍第2艦隊司令黎玉璽更親率太平艦馳援,並轟擊大嶝、澳頭等地,防止共軍進行增援。
而在空中兵力部分,則派遣各型機100多架次壓制中國沿海,另有230多架次支援金門地面作戰,均發揮關鍵影響,參戰機種則包括B-24轟炸、F-47戰轟機等。
「金門之熊」M5A1戰車誤打誤撞立大功
講到古寧頭戰役,就不得不提當時有一輛M5A1輕戰車(編號66),該車在戰鬥爆發前因故障而留在攏口海灘搶修,卻剛好碰上意圖摸黑搶灘的共軍船團,戰車組員隨即以戰車砲實施轟擊,黑暗中「誤打誤撞」擊中共軍彈藥船,黑夜頓時被熊熊火光映照通紅,這輛M5A1發揮強大火力,連同另外在旁戒護的同型戰車,開打初期重擊對手,為後續勝利奠定基礎。戰役結束後受到表揚,66號車隸屬的戰三團第一營(開打前有20多輛M5A1駐金)獲頒「金門之熊」錦旗,直到今天,仍是古寧頭戰役令人津津樂道的一段歷史,當時打響第一砲的66號車射手熊震球,今年也被邀請前往特展現場,向來賓口述這段過往。
今年是古寧頭戰役屆滿70周年,其中在戰役爆發之初,在灘頭痛擊共軍的一輛M5A1戰車,當初擔任射手的老兵熊振球亦現身軍史館特展會場現身說法。(蘇仲泓攝)
而與共軍激戰獲勝有功的陸軍201師、118師、18師等單位,也都獲頒「榮譽虎旗」肯定。今天位於金門北山的古洋樓,當初一度淪為共軍指揮所,70年過去,仍保有滿目瘡痍的彈孔痕跡,保存歷史同時也供後人憑弔。
今年是古寧頭戰役70周年,軍史館內展出戰役爆發之初,在岸際重擊共軍船團的一輛M5A1戰車及其車組人員照片。(蘇仲泓攝)
奠定台海和平!兩戰我皆連勝利 共軍喪失解放台灣機會
從當時的兩岸局勢來看,古寧頭(還有後來接續登場的登步島)接連由我方拿下勝利,最主要的意義在於,對我民心士氣起激勵作用,更是中華民國當時能夠轉危為安的關鍵,也為台灣70年來能的穩定繁榮、民主自由生活方式和形象奠基。
而對中共來說,連吃兩敗使其深知自身登陸作戰能量有限,犯台企圖一時遭阻,欲透過蘇聯進一步強化軍力,可是到了下一階段準備再向金門進攻時,韓戰爆發,美蘇兩大強權投入的資源和力量開始位移,加上共軍自己後來也參戰,而不得不暫緩進攻;另一邊國軍獲得軍援,美國第七艦隊又協防台海,一來一往間,中共失去解放台灣機會,而中華民國同樣因美國介入,反攻大陸亦慢慢成為一個不可及的夢。
(相關報導:
赴金門主持古寧頭戰役70周年紀念大會 蔡英文:和平從不是靠妥協退讓或卑躬屈膝
|
更多文章
)
位於金門古寧頭和平紀念園區內的「和平台海、繁榮永續」紀念碑。(顏麟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