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忠達觀點:全面解析「拜登經濟學」

美國總統拜登將試圖解決貧富差距、完善基礎設施,並修補美國社會4年來裂痕等問題,然而作者質疑,拜登沒有歐巴馬的個人魅力,也缺乏川普捨我其誰的霸氣,「弱勢」的拜登該如何達成宏偉的目標。(資料照,AP)

弱勢總統誓言翻轉美國

拜登沒有歐巴馬的個人魅力,也缺乏川普捨我其誰的霸氣,但是他要引領美國重回多邊架構,強化美國的全球領導力,還要以驚人的速度奔向零排放目標,弱勢總統卻有史上最宏偉的目標,拜登如何達成?

元月20日,美國第46屆總統拜登就職,國政千頭萬緒,其所面對的困難,堪稱是美國自「二戰」以來最艱鉅的挑戰。拜登表示將優先處理內政事務,首要任務是緩解疫情。面對數十萬人因COVID-19肺炎喪命,拜登要求加速疫苗接種進度,目標是在3個月內讓1億人民完成接種,大幅降低傳染速度,讓整個社會恢復常態。

美國救援計畫為底,衝刺製造業回流的經濟發展計劃

其次是振興經濟,疫情重創景氣,導致近3,000萬人失業,白宮已提交規模高達1.9兆美元的「美國救助計畫」(American Rescue Plan)紓困方案,內容包括對家庭直接發放現金、延長失業給付、補助幼童照顧和食宿津貼、援助各州財政支應學校復課、疫苗施打等,爭取國會盡速通過並施行,主要目的正是支持美國家庭與企業度過這場疫情危機。新任美國總統上任,通常有所謂「黃金100天」,拜登前100天經濟政策的核心,顯然就是這份「美國救援計畫」。

為籌措財源,避免進入更長時間的經濟衰退,拜登政府計畫增稅,規劃法人稅自現行的21%調漲為28%;個人所得稅自現行的37%調漲為39.6%;海外收入最低稅率自現行的10.5%調漲為21%;引進離岸追加稅(Offshoring Tax Penalty)。也將擴大投資、鼓勵供應鏈回流、獎勵美國生產(Madein all of America),以及採購美國產品(Buy America),同時聯準會的貨幣政策仍將維持持續寬鬆。

拜登將試圖縮小貧富差距、消弭種族衝突、推動綠能布局與改善基礎建設等,具體做法包括提高聯邦勞工最低時薪、加強職業訓練、實施社區大學普及計畫、豁免每位學生部份學貸、擴大健保覆蓋範圍等,以促進社會階級公平流動,同時支出500億美元增建基礎設施。拜登在競選時提出確保美國實現100%清潔能源經濟、2050年之前達到「淨零排放」的訴求,打算4年內投入2兆美元的氣候行動計畫,包括投資4,000億美元用於清潔能源研發、50億美元用於電池技術研發、10億美元補貼充電樁安裝,加大生物燃料在航空航運中的滲透率,2030年前將充電樁總量提至50萬個,停止對化石燃料產業提供補貼等,藉由支持太陽能、風電、電動車等綠能產業,減少石油及天然氣開採,以開創「綠色經濟」新局。

對中國的政策,就目前川普政府對中國所實施的追加關稅,拜登政府短期撤回的可能性不大,但預期可望透過雙邊的協商及對話,致力緩和各項衝突,也將逐漸轉向恢復及加強與同盟國家的關係,聯合主要國家對中施壓。

以下分別從時代浪潮、民主黨基本路線,以及拜登本人的人格特質與思維等角度,討論拜登政府財經政策的脈絡。 (相關報導: 戈爾曼為拜登朗誦詩作要出外文版 非黑人女性譯者「不符標準」掀議論 更多文章

重回多國協議,保護弱勢基層人民

自1980年代雷根總統倡議「自由主義」以來,延續了二十幾年的全球化趨勢,在近年來出現了一股反全球化浪潮。尤其是,長年帶領全球經貿整合的美國,在川普執政期間先後退出幾個國際經貿組織、抨擊WTO,並率先掀起大規模貿易戰。此外,英國脫歐讓歐盟半世紀來追求統合的腳步橫遭挫折,「孤立主義」、「保護主義」一時間在西方民主陣營大行其道,聲勢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