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真假消息的三個步驟
接下來為各位介紹,如何看穿假消息的具體方法。
第一步:找出第一手消息
我們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出第一手消息(事實)。
方法則是,徹底接近消息來源。以國際情勢為例,我們該做的是上首相官邸或白宮的官方網站,搜尋首相或總統的發言、行動,而非透過媒體或網路上的第二、第三手消息得知。例如:美國總統或國務卿的發言,會立刻公布在推特及白宮或國務院的網站上,影片也會同時上傳到官方的YouTube 頻道。
對日本人而言,用日文看日本的媒體報導,當然比較輕鬆。
然而,考慮到與消息來源的距離,我們看到的經常不是事實。舉個例子,假設日本媒體擷取美國總統針對日本發言的一部分,報導出「美國總統批評日本刻意操縱匯率,讓日圓貶值」。
可是仔細看前後文,就會發現美國總統對日本的匯率問題,根本不至於到批評的地步。這種例子屢見不鮮。
如果是第一手消息,姑且不論內容的是非對錯,但絕對是「真有其事」。
第二步:判斷是第二手消息,還是第三手消息
如果是媒體或個人發表的意見,請一定要確認它「是否建立在第一手消息上」、「是否建立在其他媒體(個人)的資訊上」。前者是第二手消息,後者是第三手消息。
如果是第二手消息,就要確認它「是否正確的記錄第一手消息」、「報導的內容有沒有偏差」。
具體而言,要確認那篇報導的標題與前兩段(文章),是否從第一手消息延伸得太遠。請容我再重複一遍,標榜是第一手消息的報導內容不見得完全正確,所以還是需要特別注意。
過濾第二手消息的重點在於,「不要盡信主流媒體或網路媒體,而是要找到能信賴的人」。以我為例,我的想法固然與《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相左,但我相信《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休.修伊特(Hugh Hewitt)這個人。
為了找到足以信賴的個人,審視消息來源時不應著重「哪個媒體」,而是要著重「這是誰說的話」。首先請追蹤感覺「好像值得信賴」的人,一旦覺得「哪裡怪怪的」就解除追蹤,然後再去追蹤其他人。如此周而復始,就能找到即使是第二手消息,也足以信賴的消息來源。
如果是第三手消息,幾乎都會寫出資料源自於哪個第二手消息,所以請回頭去檢視第二手消息,再循線找到第一手消息。
順帶一提,我基本上都不會太仔細看第三手消息,因為在有限的時間裡找到第一手消息,才是當務之急。
第三步:掌握媒體的特質,判斷其可信度
看到第二、第三手消息時,思考該媒體的特質也很重要。可以用蒐集國際情勢的資訊時最常見的美國媒體來說明。
美國的媒體大致分為「保守派」、「自由派」、「中立派」三種(嚴格說來,還是會依時間及報導的內容而異,所以只是大致上的區分)。
1. 保守派
【特質】關心個人及企業的自由更甚於政府。減稅派。反中國。
【媒體】《福斯新聞網》(Fox News)、《大紀元時報》(The Epoch Times)、《極限新聞》(Newsmax)等等。
2. 自由派 (相關報導: 如何看懂英文新聞?查單字有技巧的:先讀懂這兩個地方,就能輕鬆掌握國際消息 | 更多文章 )
【特質】原本是「自由主義」、「為弱者發聲」,近年來「重視社會福利→需要財源,所以要加強政府的權限→社會主義」的色彩愈來愈濃厚。增稅派。對中國比較寬容,但是對人權問題則十分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