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讓自己手中的那一票,成為「非賣品」!

作者有感於「臺北市長候選人教育政見座談會」的所見所聞,建議選民還是要看清候選人的政見。(圖/取自pixabay)

過幾天就是六都和各縣(市)長選舉的投票日。依據規定,高級中等以下的教育(含2歲以上的幼兒教保服務。以下合稱國民教育),除隸屬中央者外,其主管權責均屬六都和各縣(市)長。

日常生活中,每個城市無論是街景風貌、交通秩序、環境噪音、休閒空間……等,均和國民教育機構的建築景觀、上放學時間接送師生的密集人車、各種活動時的震耳喧囂,以及課餘時間的開放室內外場地等息息相關。而社區鄰里的房價,亦隨著重要學區和學生的升學率高低起伏波動。至於眾多國民教育階段的學生和家庭,更因市長的教育決策,直接受到影響。如疫情期間採行實體、遠距教學或停課等。於此,選民怎能不仔細盤點戶籍所在地候選人對國民教育的政策呢?

臺北市素為全國首善之都,如《經濟學人》和《遠見》分別在今(2022)年6月和9月,公布評比的結果,北市教育均居全國第一。但民意卻另有主張,如黃昆輝教育基金會在8月份發表的「2022年各縣市教育施政滿意度民意調查」結果,卻顯示北市教育的總滿意度為六都之末,更是唯一不及格者。何以外賓客觀專業的判斷和居民主觀體驗的意見,竟有如此懸殊的差距?

為充分表現「對候選人的無情,是偉大城市選民的象徵」,本文以「國教行動聯盟」(「國教盟」)日前(11月3日)舉辦的「臺北市長候選人教育政見座談會」為例,根據網路[1]上公布的影片,就三位候選人——黃珊珊、陳時中及蔣萬安,分別針對10個議題和即時問答時提出的政見,加以評析;進而就所引發的國民教育問題,予以探討。

20190907-國教盟邀請前清大校長李家同以「令人困惑而擾民的108課綱與入學辦法」為題演講。(盧逸峰攝)
國教盟邀請前清大校長李家同以「令人困惑而擾民的108課綱與入學辦法」為題演講。(資料照,盧逸峰攝)

所謂10個議題,是「國教盟」依上(10)月回收的3,810份有效問卷,統計所得的家長意見,即迫切希望未來市長嚴正處理的問題。依序是:校園安全、品德教育、108課綱、教師教學、技職教育、教育經費、幼兒教育、特殊教育、家長參與、友善企業等。

由於兩位男性候選人均將其對10個議題的回應資料,於會前送予「國教盟」,因此,與會者均有書面資料,網路上亦可見渠等口頭報告時同步呈現的簡報資料(PPT);而黃珊珊則僅有口頭報告。在即時作答時,黃珊珊獨當一面,其他兩位候選人則分別邀請立委范雲、林奕華及新竹市社區大學校長蔣偉民等為「智囊團」。

透過逐一登場的歷程,三位候選人分別展現了不同的取向,也因而產生個別的優勢和不足:

氣定神閒卻流於輕率的黃珊珊

黃珊珊認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台北市更美好,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情。(圖/黃珊珊競選團隊提供)
黃珊珊認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台北市更美好,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情。(資料照,圖/黃珊珊競選團隊提供)

黃珊珊基於擔任北市議員和副市長,長期與教師、家長及學校一起努力的經驗,選擇以溫暖親切的態度,喚起北市親師生的「共事經驗和情感」,期能更進一步以市長的新角色,和大家繼續攜手,完成具有延續性的務實市政。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今年給青年機會,迎向台灣民主的轉捩點 更多文章

因此,黃珊珊充分表達了對現有相關機制的肯定和自己對教育的諸多貢獻。然而除了在回應觀眾提問的「身為市長時三大優先政策」方面,有較為具體的說明外,其餘內容多以浮面、籠統、隨興的表達帶過。面對她未能「憂家長所憂」地正視各議題和提問背後的真實心聲,又見其對座談會的準備似較其他候選人輕慢,也未能對北市未來的教育,提出整體性和前瞻性的規劃,我們不禁懷疑她是否做好足以承擔未來市長重任的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