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久了,總覺得另一半和在一起前差很大?心理師一席話打醒你對愛情的想像,別只想改變對方

為何許多情侶交往久了,總覺得另一半和當初判若兩人?(示意圖非本人/ 取自JTBC Drama@facebook)

每個人的人格中都有兩個部分:社會人格和陰影人格。社會人格是我們的養育者的價值觀以及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的社會文化中的價值觀滲透進來的信念。比如,C小姐的信念就是:做人就要多為他人著想,絕對不要給別人添麻煩,不要和別人不一樣。所以,她長大後,身邊很多人都覺得她是個善解人意的好人。但是,C小姐自己卻常常很不開心、很累。她很想拒絕別人,但又被自己社會人格的信念所限制,所以沒有足夠的力量。

她總在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總在無意識地壓抑和忽略自己的需要去討好別人,但是在她的內心深處,對「隨心所欲地為自己而活」有著非常大的渴望和嚮往,然而,她的社會人格不允許她這麼做。所以當她遇見小T時,就會被對方身上那種隨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特質所吸引。她會愛上小T這樣的男人,是必然會發生的。

我們愛上的人,往往都有自己缺少的人格特質

每個會吸引我們的人,身上都有一些可以填補我們內心空洞的特質:要麼是我們壓抑的,不敢活出來的,像C小姐;要麼是我們對自己有批判的,希望對方來補。

比如:

嫌自己木訥、內向的,就會被活潑、風趣的人吸引;

批判自己拖延、沒常性的,就會被有死磕精神的人吸引;

覺得自己太浮躁、易變的,就會被沉靜、踏實性格的人吸引;

覺得自己學歷低、讀書成績不好的,就特別想找個高學歷的優等生。

反之亦然。

這種吸引和選擇往往發生在潛意識裡,在人們根本沒有覺知的時候就發生了。所以,我們常常覺得愛情是莫名其妙的,似乎我們會愛上誰是無法選擇、隨機發生的。

當你越了解自己,就越能知道自己要的是哪種愛情

當你無法決定你會愛上誰時,其實是你還沒有力量決定自己是誰。當你不知道怎麼會愛上這個人時,其實是你並不了解自己。

當你真的夠了解自己時,就會發現愛情的發生都是有路徑可循的。

那些會吸引我們的人身上總有一種特質,就像C小姐一樣,有一些我們壓抑、不敢活出來,但又十分渴望的。這個自我壓抑的部分就好像一個心靈的空洞,當對方身上有這個部分時,我們的潛意識可能就迅速地捕捉到,並被吸引。在你還不知道它是如何發生的時候,它就已經發生了。

同時,這些我們壓抑的部分是因為有一個「內在父母」在批判它,不允許它呈現。比方說,覺得隨性而活就是自私,就是不負責任。所以,我們內在就對同一個部分有很矛盾的兩股力量—又渴望又抗拒。

當我們與對方的關係變得更親密時,那個底層的批判就出現了。而且,我們對這一部分的感受是相當複雜的,是「羨慕嫉妒恨」的,內在會有一部分說「家裡亂糟糟的時候,憑什麼你可以視而不見,我看到就心煩」,然後強迫自己整理。這是因為對方活出了我們自己一直渴望卻又不敢活出來的樣子。

所以,我們對其他人那些有所批判的部分,是我們在內心深處有渴望的部分。我也想偷懶,但是我做不到像你那麼心安理得;我也有自己的需求,但我沒辦法像你那樣肆無忌憚地表達;我也想隨性而為,但我就是有很多擔心和失控感,做不到像你這麼灑脫。 (相關報導: 你會愛上什麼人,和你的童年有很大的關係!心理師一席話告訴你,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更多文章

我有個朋友柳丁,柳丁的媽媽跟她說當年自己上大學時,有些女生很會撒嬌、很做作,身邊總會有好幾個備胎,而且很會指使這些男生:備胎A負責接送,備胎B做筆記,備胎C請吃飯。柳丁的媽媽說這些女生時露出鄙夷的神情:「這種女人啊,簡直就是寄生蟲。就是有這種女人,我們女人才會被看不起的,做人一點底線都沒有。」然後話鋒一轉,「像我這種苦命的人是學不來她們這種本事的,一切都要靠自己。找個老公結了婚,有跟沒有一樣,一點都靠不住。你以後可千萬別和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