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長壽觀點:監管虛擬貨幣浪潮起,星、韓、台官方態度大不同

作者指出,台灣對虛擬貨幣的監理規範,確實正在跟上其他金融服務業。(資料照,美聯社)

虛擬貨幣發展方興未艾,但各國態度大相逕庭,新加坡對開發虛擬貨幣科技、理解區塊鏈、智慧型合約相當感興趣;南韓態度則比較保守。雖然目前台灣對虛擬貨幣的態度謹慎,但若未來市場需求大幅提升,肯定會拓展出更大的調整空間。

自半個多世紀前,亞洲四小龍崛起以來,台灣和南韓已經發展成出口大國,香港和新加坡則成為主要金融中心。後兩者是昔日的英國殖民地,在促進全球資本流動上扮演重要角色,都準備要成為虛擬貨幣樞紐。

FTX總部遷至巴哈馬

在許多知名虛擬貨幣交易所的總部進駐香港,全球最大的穩定幣「泰達幣」(Tether)也在香港發行之後,香港因此快速發展。但是中國的全面打壓下,嚴重影響香港的虛擬貨幣產業,目前它正在穩定緩慢地萎縮中。最近的震撼彈,是虛擬貨幣衍生品交易所(FTX)在2021年9月宣布將總部從香港遷至巴哈馬。

但新加坡的狀況完全不同,虛擬貨幣在這個城市國家已成為一種新興資產,而且該國希望逐漸地將虛擬貨幣整合到國內既有的金融系統中。儘管仍必須採取一些適當的措施來遏制非法活動,但對新加坡這種金融中心來說,虛擬貨幣不是風險,而是機會。新加坡採取美國和歐洲的方式,不直接監理交易活動,而是以防制洗錢(AML)和要求盡責審查的方式來規範交易所。

新加坡喜迎Web3.0世界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MAS)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在2021年11月對彭博社表示,新加坡「對開發虛擬貨幣科技、理解區塊鏈、智慧型合約相當感興趣,並且已經準備好要迎接Web3.0的世界。我們認為取締跟禁止都不是最好的辦法。」

自新加坡的《支付服務法》於2020年1月上路以來,已收到170份數位支付型代幣(Digital Payment Token, DPT)服務供應商的申請。大約有90家服務供應商在豁免執照的情況下繼續營運,包括全球最大虛擬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為確保符合當地法規,幣安在2021年10月底禁止新加坡用戶在其主要網站「Binance.com」上存放法定貨幣、交易或購買虛擬貨幣。而由新加坡子公司在當地獨立營運的虛擬貨幣交易所「Binance.sg」,則依然可以進行上述活動。

澳洲大型虛擬貨幣交易所「獨立儲備」(Independent Reserve)是首批獲得MAS初步批准,受其監理的數位支付型代幣供應商。自2019年以來,該公司就一直在新加坡為個人和企業提供數位資產交易與場外交易的服務。 (相關報導: 銀行家觀點》恆大對中國地產金融的警示 更多文章

儘管人們對新加坡虛擬貨幣的生意有很高的期望,但這個城市國家目前還沒有把去中心化虛擬貨幣列入法定貨幣,只是把它當成某種可以用來交易的商品。與此同時,新加坡的虛擬貨幣交易市場還很小。根據新加坡政府編製的資料,2020年,以新加坡幣計價的3種主要虛擬貨幣――比特幣、以太幣和XRP――的每天最高交易量總和,只有新加坡交易所每天證券平均交易量的2%。此外,新加坡區塊鏈協會(Blockchain Association of Singapore)估計,在MAS監理的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基金中,虛擬貨幣只占不到0.01%。

比特幣是全球市值最高的虛擬貨幣,也帶動挖礦產業的商機。(AP)
比特幣是全球市值最高的虛擬貨幣。(資料照,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