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美中軍事、安全、科技爭鋒,華府AI人工智慧大戰略出爐

談到AI戰備與自主武器系統,許多人會聯想到無人機(美聯社)

「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NSCAI)的最終報告提出一套整合型的國家戰略,將改造政府組織、調整國家方向、號召關係最密切的盟邦與夥伴,面對競爭與衝突都由人工智慧加速推動的新年代,展開防衛與競爭。」

──NSCAI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其實應譯為「人工智能」,畢竟「智能」(intelligence)與「智慧」(wisdom)截然有分,而且「人工智能」最讓人擔憂的地方就在於它缺乏「智慧」。AI並不是單一的硬體(殺人於千里之外的無人機)、軟體(擊敗西洋棋或圍棋國手的程式)或技術突破,而是由多種科技的組成的綜合體或「堆疊」(stack),能夠以人模人樣的(human-like)覺察、認知、規劃、學習、溝通與行動來執行特定的任務,關鍵特徵則是「自主性」(autonomy),尤其是自主學習與行動。

借用愛迪生(Thomas Edison)的話來說,AI是「一個涵蓋諸多領域的領域」(a field of fields)。AI需要人才、資料、硬體、演算法、應用與整合,缺一不可。「第一波」的AI技術與運用如圖型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自然語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語音辨識(speech recognition)已發展了數十年。過去10年,統計機器學習(statistical machine learning)──尤其是深度神經網絡(deep neural networks,DNN)──大行其道,模擬人類認知過程更上層樓,搭配海量資料的快速累積,AI也進入「第二波」的發展高峰。

來自中國的防衛隱憂與競爭壓力

AI發展也帶來防衛的隱憂與競爭的壓力。美國政府在2018年依據當年度的《國防授權法》(NDAA)成立獨立機構「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NSCAI),由Google前掌門人施密特(Eric Schmidt)、美國國防部前副部長沃克(Robert Work)出任主席與副主席,全面推進攸關國家安全與防衛需求的AI、機器學習與相關科技。3月1日,NSCAI提出一份費時2年、眾所矚目的756頁報告,擘劃美國的AI防衛與競爭的大戰略。

報告中說得很清楚,無論是AI防衛抑或AI競爭,美國的頭號對手都是中國(俄羅斯其次)。這場AI大博弈涵蓋美中軍事競爭、科技戰與貿易戰,其勝負將深刻影響美國是否能維持超級強權地位、繼續主導國際秩序、遏阻中國的擴張野心,因此白宮與五角大廈必須站出來領軍作戰:改變思維、擬定政策、調整組織、挹注資源與經費。 (相關報導: 閻紀宇專欄:第二屆「種族滅絕奧運」明年登場?從北京冬奧遙望北京之春 更多文章

報告指出,中國擁有資源、商業實力、人才、創新體系、組織力與決心,期望在10年內超越美國,成為全球AI霸主。果真如此,美國將在許多層面遭遇前所未有的威脅。尤其是軍事領域,中國人民解放軍近年力推「軍事智能化」或「智能化戰爭」,從一體化指揮系統、無人機蜂群(swarming drones)、水下無人載具、電磁波反制到兵棋推演,試圖藉由獲取AI優勢來抵消美國的傳統軍力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