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宣佈 iPhone 銷情不似預期後,市值暴跌超過 750 億美元。各大媒體爭相分析這場危機,有的批評庫克領導無方,亦有說即使賈伯斯在世,恐也無補於事。「紐約時報」科技專欄作家 Kevin Roose 倒有不同見解。他認為蘋果的最大問題,在於包括他母親在內、一群異常「念舊」的 iPhone 擁躉。
根據 Roose 自述,其母緊貼科技潮流,當年其辦公室有台 Apple IIGS,也是初代 iMac 的首批用家。如今她愛用 iPhone 6S 瀏覽社交平台、跟親友通話和玩遊戲。雖然此機用了 3 年,沒有 Face ID、雙鏡頭或人像功能,電池壽命也不算長,有時甚至儲存空間不足,但她沒想過換部較新的 iPhone。
Roose 引述母親的解釋是:「我這部手機已經滿足到我的所有需求。為何要為追求最新型號,特地去付 800 美元買台新機?我要用的功能可沒那麼複雜。」正因如此,她的初代 Apple Watch 以及好幾代前的 MacBook Air,現時亦沒打算要去「送舊迎新」。
作為分析科技界動向的傳媒人,Roose 和同業都有最新型號的電子產品,亦願意為用好一點而砸大錢。所以知悉 iPhone 在中國等地的需求不如預期,他們都很震驚,認為這預示了蘋果的潛在災難。但其實更多人像其母親,覺得 iPhone 的銷情放緩算不上災難,而 Roose 認為這有可能才是真相。

誠然,蘋果面對三星和華為的強烈競爭,這兩間中韓公司正以大量廉價手機搶佔市場。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及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戰,亦有一定的影響。庫克更承認,iPhone 用戶對升級的需求低過預期。不過 Roose 分析,蘋果所面臨的最大打擊,或許來自那些較少換新手機的人。
追蹤智能手機銷情的研究公司 BayStreet Research 表示,在 2015 年 iPhones 平均用過 2 年便被替換,但這個「換機間隔」已經增至 3 年,並預期日後會繼續增長。科技分析師 Chris Caso 表示:「我們將會踏入更長的換機周期,主要是因為買機的成本變得較高。」
很多智能手機品牌均有類似問題。較新型號的組件,譬如擴大容量及增強屏幕技術,都較舊型號貴。買翻新機及二手機卻變得更易。一些網絡供應商則減少購買新機的優惠,意味用戶需付較多預付費。Caso 直言:「過去你付 650 美元就擁有全部新功能和更好的屏幕。現在要多些功能,都得付錢。」
另一方面,iPhone 失去了「非換不可」的吸引力。最新作業系統 iOS 12 只為增強舊機性能而設;機身變得更防水,螢幕也更堅硬,但讓人趨之若騖的新功能大幅減少,最新型號用起來,跟前幾代款式也差無幾。加上蘋果推出電池更換計劃,很多用家能以優惠價換電池,進一步打擊換機需求。 (相關報導: iPhone新機滯銷,蘋果快不行了?庫克點出2大「外界沒看見的實力」!高呼:狀況從沒這麼好過 | 更多文章 )

對短期投資者來說,這些全令人憂慮,畢竟消費者愈買得多新 iPhone,他們愈能賺錢。可是 Roose 指出,對像他母親那樣不太換機的「果粉」而言,這是最好不過的事 —— 省下一大筆錢之餘,又毋須適應新手機,甚至能減少製作新機的碳排放,以及由舊機演變成的電子廢物,為環保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