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派的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是堅定的自由意志主義者,反對國家過分干預人民生活方式。他對於「糖稅」(sugar tax)等政策抱有質疑,甚至稱其為「邪惡稅」(sin tax)。因為這種稅項不但干擾人們自由選擇,且可能對低收入民眾形成不公平的負擔。如果在搜尋引擎上打入「Boris Johnson sugar tax」關鍵字,可以看到許多2019年的新聞網頁,顯示他信誓旦旦要對2018年以來實施的糖稅進行檢討。
不過,個人即政治(personal is political)。強生首相在今年春天染上新冠病毒。經過與病毒生死搏鬥,在醫院的經歷令他幡然改變。他認為自己過重令病情惡化,因此計劃向肥胖宣戰,在疫情過後將推出應對國民肥胖的政策。如果在前述的搜尋關鍵字加入冠狀病毒(coronavirus)一字:「Boris Johnson sugar tax coronavirus」的搜尋結果幾乎南轅北轍,跳出的新聞及評論網頁幾乎都是他改變主意了:他支持政府主導、干預主義式的各種反肥胖政策,包括糖稅。
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後的不少臨床觀察發現,肥胖及相關慢性病是感染及導致重症的高風險因素之一。英國媒體報導,強生因新冠肺炎入院前,體重達約111公斤。以他身高為1.75米,「身高體重指數」(BMI)為36,而超過30代表肥胖。鬼門關前走一遭的個人經歷,讓強生首相決定支持打擊肥胖的政策,包括鼓勵更多人騎單車上班,相信這是一個推廣騎單車的好時機。
無獨有偶,在臺灣也有立委引出開徵肥胖稅的話題。因應明年健保安全準備金不足法定最低標準,更可能在後年見底的問題,立委高嘉瑜在立法院提議開徵肥胖稅等以開闢健保財源。她質疑,國人平均每年就診15次,是已開發國家的三倍,慢性病像是洗腎每年健保支出513億元,糖尿病也每年花了健保費213億元。因此她認為,應思考針對高熱量、高糖份的食物課徵肥胖稅,挹注健保財源、改善國民健康。
沒有強生首相的瀕死經歷,衛福部官員在答詢時也就比較沒有感同身受的迫切感。衛福部認為「糖稅」就課徵標的、課徵對象及課徵的可行性,都需要再思考。他們強調改善健保財務,第一優先還是調整健保費率。殊不知,從國際經驗來看,糖稅不僅創造健保額外收入來源,同時也有長遠促進國民健康飲食,減低健保支出的雙重效果。雖然對個別消費者而言,每次僅涉及微不足道的幾毛、幾塊錢,但整體加總起來卻是龐大可觀的公共收入挹注。並且,討論這種具體的稅項,比抽象談論健康、公衛等議題更讓人共鳴。 (相關報導: 製糖業不想讓你知道的真相?危害健康研究疑遭腰斬 學者:大眾被騙了50年 | 更多文章 )

並且,從宣佈到實際開徵,有時間的落差。例如英國在2016年3月中就宣布自2018年起開徵含糖飲料稅,以抑制兒童肥胖及糖尿病急增問題。當然,其他亞歐美非各洲的許多國家也都有類似政策。但就以英國為例,英國在歐洲的肥胖排行榜居於首位,六成以上成年人有超重問題。且肥胖現象還迅速向年輕一代蔓延,國小畢業生超重比率已超過三成。年為醫治肥胖相關的疾病,英國公共醫療每支出超過50億英鎊,占公共醫療總開支約4%。開徵糖稅之後,預計庫房增加5億英鎊以上收入,屆時將用於小學體育運動發展,希望藉此改善兒童肥胖問題。